110年第1學期-3411 議題導向:敘事想像與自然環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餐桌產地脈絡實踐25% | 25 | (共同完成餐桌反思產地的實踐) |
自然環境活動參與及實踐25% | 25 | (社區農場料理實作與展演) |
市場故事採集與參與20% | 20 | (到市場找尋文化脈絡) |
敘事想像報導30% | 30 | (將本學期學習內容編纂成一篇具有感動人心的敘事報導)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引導學生深切認識近身自然環境的生態系統與其變遷,本學期以以中部地區農村.農場及市場作為觀察與實踐場域。
以近身自然環境為對象,藉由自我檢驗、作為世界公民與敘事想像以培養具有永續思維、社會責任、專業知識、實務技能的跨領域永續人才。促進學生參與近身自然環境政策以及相關議題的討論。藉由蘇格拉底的自我檢驗精神,引導修課學生 進行自我探索,了解與發揮自身所擁有的自我反思能力,並鼓勵學生願意成為世界公民。作為世界公民不能再藉由傳統的道德教條主義來填鴨以強行植入,而必須藉由自我檢驗與敘事想像的交互引導,引發學生對於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的社會想像與關心,然後培養其社會實踐感。
面對一片雜草與貧瘠的土壤,城市邊陲不應只有望風興嘆的卑微;對於健康食物以及多元教育的需求,也不應該只有商業資本操作的被動選擇。友善飲食與剩食浪費的議題是近年聯合國與世界公民不斷關注的核心,如何也讓環境藝術的融入與美好,更是生命創造感動與凝聚合作的基礎。
「人應互相幫助而勇敢,因互相信任而美好」。當科技進步發展無法滿足腳踏實地反璞歸真的共好關係與真誠渴望,青年朋友們及社區鄰里該如何建構協力平台,融合環境的循環關係,並以社區誠食連結基礎串聯敘事想像的能量,催化跨域整合,凝聚環境永續經營共識與理想。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一/7,8,9[AG10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張文鴻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上課前後30分鐘,請事先預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余宛如著《明⽇的餐桌》2015年2⽉,台北。果⼒文化 漫遊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農村發展基⾦會 著《共好食代:全⽅位食農教育⾏動》財團法⼈農村發展基⾦會.上下游新聞市集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議題導向:敘事想像與自然環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