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6514 性別與暴力專題討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與討論狀況 20 整學期缺課次數以三次為上限(超過三次酌予扣分)
期中作業(延伸閱讀三擇一) 20 從創傷到復原、錯的是我們不是我、不只是厭女這三本書擇一撰寫閱讀心得
英文文獻導讀 20 每人認領性別暴力相關英文文獻並進行摘要導讀
期末個人專題報告 40 選擇性別暴力相關議題進行專題報告與文獻探討(分為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4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青琬

教育目標

聯合國於1975年第一次世界婦女會議通過「墨西哥宣言」,致力推動婦女權利相關之平等、發展與和平等議題與活動,並訂1976年到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十年」,要求各國修訂法律,保障兩性擁有同等的權利與資源。1979年,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CEDAW),突破過去僅以國家公領域對個人人權壓迫與侵害之傳統人權保障思維,將常見於私領域對女性歧視與侵犯行為納入條約,以全面保障女性在政治、家庭、經濟、法律、就業、國際參與等基本權利。1980年代,聯合國大會開始將女性受暴議題納入聯合國的會議議程,反性別暴力與性別歧視的意識,與國際婦女組織倡議行動相互形構下,逐步發展各國婦女保護政策與行動策略。 本課程設計為研究所的選修課程,主要目的是從性別的視角出發,瞭解性別暴力的本質與權力結構之間的關係,瞭解聯合國在婦女保護與消除性別歧視上所做的各項努力,並且檢視國內現行法令的立法進程與價值觀的改變,從親密關係暴力、性侵害犯罪、性騷擾、性剝削、跟蹤騷擾等議題,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結構面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挑戰。上課方式以教師授課為主,輔以時事和案例討論,鼓勵同學踴躍表達個人觀點,積極參與課堂議題的討論與反思,期待培養同學對於性別與暴力議題的敏感度,並且探索自我專業價值的養成與未來研究主題的取向,以增進同學的思辨能力,發展個人投入反性別暴力實務工作的熱忱與行動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本課程為碩博選修課程,故無指定閱讀,以下列出相關參考書籍,並搭配每週主題之閱讀文獻。
1.謝臥龍(2018)性別暴力多角習題的解析(第二版)。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顧燕翎、劉毓秀、王瑞香、林金如、范情等(2019)。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台北:貓頭鷹。
3.柯麗評等(2005)。家庭暴力: 理論政策與實務。台北: 巨流。
4.王燦槐(2006)。台灣性侵害受害者之創傷:理論、內涵與服務。台北:學富文化。
5. 茱蒂赫曼 (2018)從創傷到復原:性侵與家暴倖存者的絕望與重生。台北:左岸文化。
6. O’ Toole, L & Schiffman, J (1997). Gender Violenc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7. Frieze, I. H. et al. (2020). Dynamics of Family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8. Goel, R. & Goodmark, L. (2015).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Gender Viol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性別與暴力專題討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