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7054 都市研究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上課出席率與參與討論熱烈程度 | 20 | |
期中繳交之題綱 | 10 | |
討論課(seminar)之報告 | 40 | |
期末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20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都市是人類文明中極其複雜的一種集體存在狀態,我們每天生活在都市之中,我們的生活不止被我們所生活的都市空間所制約,我們集體的行為模式也影響著我們所居住的都市空間的集體風格。
作為一位一般的市民,這一門課將帶領我們閱讀不同歷史階段與地理空間的集居形式,透過對各類集居形式的形成過程的瞭解,回推來認識都市最豐富、但也最難解的「過程」,以及練習透過解讀「過程」,理解都市發生與成長的動力。
作為一位空間的專業工作者,這一門課則意圖經由近代都市空間設計與規劃工具,來理解state與市民身份的對應關係。課程跳脫專業領域視為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的都市計劃與都市設計對都市的工具性掌控制,指向了要從都市的問題及進步的專業者的具體實踐經驗,去理解在既定的工具理性之外,都市的研究還有哪些應該觸及的核心概念。
在面對城市的諸多現象時,中產階級市本課程切入的一個重點。蓋在近代的城市發展歷程中,中產階級從十九世紀開始在歐陸以及美洲大陸的許多中大型城市中萌芽並逐漸發展茁壯,並在廿世紀初葉之後成為各城市社會的支配階級。對於都市研究而言,近代的都市空間發展尤其與工業格革命以降大量勞動力的需要、專業(profession)服務的出現所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有關,新階級關係的浮現也具體反映在城市空間與建築形式上,並反過來重新界定、甚至異化了專業服務的本質。本課程即以此為對象,探索十九世紀到本世紀普遍發生於發展到殖民地乃至於當下的亞洲城市的中產階級萌芽與發展現況,並從城市空間中種種的現象去加以解讀。
本課程作為一個建築研究所的課程,但卻希望能夠超越建築形式的本身,跨領域地由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角度多方地趨近建築與都市上可以掌握的實質空間(physical forms),解析社會與空間之間繁複的對應關係。因此,文本的掌握將不僅止於實際的都市空間圖像的再現(representation),也包括文學、電影、小說、散文、新聞報導、乃至於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種種文化面貌。除了掌握中產階級的社會表徵與實質的空間再現之外,本課程也將由多元的角度趨近社會習而不查的價值與慣習(habitus),動態地界定研究者/觀察者的立場與位置。
課程將由歐陸與美洲社會菁英(gentry)階層與中產階級的互動歷程作為理解中產階級萌芽及其社會表徵的參考基礎,並逐漸將視角由歐美等地擴張延伸至殖民地與第三世界,最終聚焦於我們所處的亞洲社會、尤其是華人的社群之中。課程討論過程中,尤其將重點放在不同社群間的互動,由此討論中產階級社群「認同」的形成與內部社會關係的再生產。因此,經由旅遊、遷徙、移民與殖民過程所帶來的異文化碰撞、形式意義的轉換、價值的界定與宣告的動態過程成為理解空間意義生產的重要面向;本課程也將嘗試超越過去建築史、都市史與建築理論所習慣對「靜態」空間形式的解析,特定空間被製造、使用與詮釋的「動態」過程將在本課程中成為關注的主要對象。期望藉此課程能夠建立空間專業者形式之外的社會思維,並建構專業者與跨領域的對話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五/2,3,4[HT102]
修課班級:建築系3-5,碩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上課地點:HT102,對都市社會階層的空間表徵之研究有興趣同學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奇正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二15:20-16:20 建築系館 ARC102研究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 主要參考書: (其餘零散資料隨堂發送)
‧ Stuart Blumin, 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Class (Cambridge, 1990)
Burton Bledstein, ed., The Middling Sorts: Explor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Middle
‧ Savage, Mike & Barlow, Lames & Dickens, Peter & Fielding, Tony (eds.), Property, Bureaucracy, and Culture—Middle-class 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Britain, Routledge, 1992
‧ Katherine C. Grier, Culture and Comfort---- Parlor Making and Middle-Class Identity, 1850-1930 (Routledge 2001)
‧ Richard Bushman, The Refinement of America –Persons, Houses, Cities(Knopf, 1990), Chapter 3, "Bodies and Minds, Chapter 12, "Culture and Power."
T. J. Clark, "Olympia's Choice" in The Painting of Modern Life ( Knopf, 1985), pp. 78-146.
‧ Moskowitz, Marina, Standard of Living—the measure of the Middle Class in Modern America,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 Flanders, Judith, Inside the Victorian Home—A Portrait of Domestic Life in Victorian England, Norton Press, 2003
‧ Hsiao, Hsin-Huang Michael(eds. by 蕭新煌), The Changing Faces of the Middle Classes in Asia-Pacific, 中央研究院出版社
‧ Tosh, John, A Man’s Place—Masculinity and the Middle-class Home in Victorian England,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Horsstein, Jeffery M., A Nation of Realtors—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Middle Class,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Langland, Elizabeth, Nobody’s Angels—Middle Class Women and Domestic Ideology in Victorian Cultur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5
‧ 周曉虹(主編)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 周曉虹(主編) 《中國中產階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市研究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