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7330 比較刑事訴訟(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報告與參與討論 50
期末報告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5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運財

教育目標

我國刑訴法總則篇第12章證據章中,首先揭示「無罪推定」及「證據裁判主義」,第154條第1項規定:「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同條第2項規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再者,基於無罪推定的原理,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明文規範檢察官舉證責任之內涵,除證據之提出外,另應就被告犯罪事實指明其證明方法,以說服法官,藉此督促檢察官善盡實行公訴之職責。 其次,關於如何依據證據來認定犯罪事實,有關證明活動的實施,第155條第2項規定應採取嚴格證明,「無證據能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至於,有證據能力之證據經合法調查後,其證據價值之判斷,第155條第1項規定:「證據之證明力,由法院本於確信自由判斷。但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揚棄過去由法律明定證據證明力之「證據法定主義」。精簡的三個條文五項規定,架構了支配刑事審判證據法則的體系。 本學期以刑事證據法則作為專題研究課題,針對證據能力、調查程序、證明程度及舉證責任等相關子題,比較檢討我國與英美法證據法則之異同,期使同學對於刑事證據法能有體系及深入的理解。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授課教師參考著作
附錄:參考期刊論文(作者:陳運財)

一、 關於國民參與刑事審判
2004年6月,論日本刑事司法制度之改革,私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0期,第113—151頁。
2010年5月,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兼評日本裁判員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第131-149頁。
2013年4月,論國民參與刑事審判與上訴制度之變革,月旦法學雜誌第215期,第167-185頁。

二、 關於檢察權與刑事程序
2004年5月,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08期,第64-77頁。
2007年1月,論檢察總長的產生方式與特偵組法制化—由日本檢察制度之觀點,檢察新論,第85-99頁。
2009年1月,我國特別偵查組之現況與未來,檢察新論,第5期,第20-22頁(與談意見)。
2005年9月,檢察獨立與檢察一體之分際,月旦法學第124期,第5-22頁。
2000年1月,如何提昇檢察功能—兼評法務部檢察改革白皮書--民間司法改革研討會,第133—148頁,皇冠出版。
2008年5月,檢察改革與刑事訴訟法,收錄於『檢察制度世紀回顧紀念文集』乙書,第158-171頁。
2000年5月,檢察官之起訴裁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期,第132—141頁。
2002年6月,緩起訴制度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5期,第73-97頁。
2002年9月,起訴審查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第88期,第26-50頁。
2000年7月,論起訴事實之同一性,月旦法學第62期,第145-158頁。
1999年6月,論起訴法條之變更與被告防禦權之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第88—97頁。

三、關於辯護權實質保障之課題
2004年10月,被告接受辯護人援助之機會,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第115-120頁。
2006年10月,刑事訴訟之修正與刑事辨護,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第120-132頁。
2011年05月,釋字第六五四號解釋與自由溝通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92期,第5-20頁。
2009年09月,論偵查不公開之適用範圍及其例外,全國律師,第13卷第9期,第25-39頁。

四、關於證據法則的再檢討
2000年12月,論刑事訴訟證據法則之修正,律師雜誌255期,第23-46頁。
2004年10月,刑事程序鑑定之證據法則,萬國法律第137期,第32-44頁。
2003年6月,刑事程序中DNA鑑定之研究,成大法學第五期,第85-119頁。
2003年6月,傳聞法則之理論及其實踐,月旦法學第97期,第85-106頁。
2007年5月,傳聞法則及其例外之實務運作問題檢討,台灣法學雜誌第94期,第128-153頁。
2003年7月,共同被告之調查,律師雜誌,第286期,頁97-135。
2006年9月,被害人之訊問與具結,月旦法學教室第47期,第22-23頁。
2006年11月,證人未經具結之檢訊筆錄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第20-21頁。
2007年4月,偵查中證人之具結與傳聞例外之適用-評九四年台上字三二七七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93期,第238-258頁。
2010年6月,共同被告於檢察官偵查訊問時所為之陳述之證據能力,台灣法學雜誌第153期,第217-222頁。
2012年11月,第159條之1第2項檢訊筆錄實務爭議問題檢討,刑事法學現代化動向—黃東熊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131-159頁。
2007年9月,評大法官解釋582號暨592號解釋,收錄於『最高法院裁判與法學理論之實踐』乙書,第651-698頁。
2003年6月,刑事訴訟之舉證責任與推定,收錄於『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
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一書,第437-494頁。
2008年11月,證據能力有無之舉證問題研究,收錄於『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乙書,第461-491頁。
  2008年12月,論檢察官舉證責任與法院職權調查之界限--以最高法院92台上128號刑事判例為中心,收錄於『刑事證據法--最高法院學術研究叢書(16)』,第295-328頁。
  2015年07月,法庭遠距視訊調查與對質詰問權之保障,檢察新論,18,頁77-107。
  2016年04月,GPS監控位置資訊的法定程序。台灣法學雜誌,第293期,第59-74頁。

五、關於刑事救濟程序
1999年5月,論刑事訴訟上訴制度之重構,全國律師第3卷第5期,第28—37頁。
2001年10月,我國刑事訴訟上訴審構造之檢討,收錄於『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措施』(下)一書,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出版,第495—528頁。
2007年4月,刑事訴訟第三審構造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43期,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比較刑事訴訟(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