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0959 環境倫理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25 思維,觀察,討論。課堂筆記(依內容及次數計分)。
期中考 35 (小組)專題口頭報告(含接受問答及問答之內容)
期末考 40 未交報告或報告發現抄襲,一律以零分計。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16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薰香

教育目標

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al ethics)是一門環境哲學,以關心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倫理關係問題為重點。以往多以公害、自然破壞、污染等等的問題為討論核心,常因各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結論。現今「環境問題」的探討已有較新的概念,即使各種環境倫理思想差異不斷產生,即使世界觀與文化不同,卻都須對環境具有道德性的思考和對待。 本課程以「環境倫理學之父」Holmes Rolston III於1988年出版的《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Environmental ethics :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的觀點為主,再加入當代哲學家對環境和自然的看法,來瞭解人與自然、環境的倫理關係。 為釐清二者間多層的關係,本課程有必要討論: 1. 什麼是倫理學? 2. 「人」的概念和不同面向 3. 自然,環境,周圍世界 4. 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的周圍世界 5. 人的勞動生產和自然,當代科技、技術與環境 6. 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

課程概述

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al ethics)是一門環境哲學,以關心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倫理關係問題為重點。以往多以公害、自然破壞、污染等等的問題為討論核心,常因各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結論。現今「環境問題」的探討已有較新的概念,即使各種環境倫理思想差異不斷產生,即使世界觀與文化不同,卻都須對環境具有道德性的思考和對待。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Holmes Rolston III,《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1998,王瑞香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Holmes Rolston III,Environmental ethics :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1988,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環境倫理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