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1938 裸命與生命政治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報告和出席 | 25 | 課程以講授和討論方式進行,每週安排同學負責閱讀材料之摘要報告,和閱讀心得,並提出問題,除嘗試回達所提問題外,也帶動全班討論。A4一頁,報告當天書面繳交。請勿無故缺席課堂報告(無法到課報告請事先請假)。不定期點名(防疫期間每週點名),出席率列入平時成績計算。 |
作業平時 | 25 | 每位同學需就各週之指定教材,任選六篇撰寫閱讀心得,期中考前和期末考前各繳三篇,每篇A4一頁左右書面繳交。切勿缺繳。 |
期中/期末考試 | 50 | (分數各佔25%)申論題,非攜書考試。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1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自從傅柯出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概念,不難發現生命政治無處不在,從生到死,從護生到謀死,無不關涉權力,受到多重權力納入和治理,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生命政治也大概是當今最能切入各項政治,社會,經濟、醫療、衛生等議題,既具解釋性也具廣泛適用性的概念。傅柯指出生命政治做為一種治理技術主要就是國家要積極照管、保護、強化人口的生命品質,這是某種生命的國家化,也是生命的政治化,國家必須保衛生命。因為權力的運用已從過去王權時代展現生殺大權的死亡權力,轉入到十九世紀新的權力形式:權力負擔起生命的責任的生命權力。權力要運轉,就要讓人活著,好進行對活人的治理。從這一概念出發,生命政治無所不在,其涉入範圍和議題,就是對人、對生命的全面治理:出生/死亡率調控,意外事故的降低,流行病的控制,人口生命的延長,種族危險的避免,國民健康的強化,生活品質的提升,社會保險機制的建立。延伸到當代情境,更涉及生殖倫理、生命科學、基因工程、恐攻反恐、跨國移工、移民管制、醫療健康、安樂死/死亡自決權、傳染病控制、公共衛生、不正常的管治、社會安全和風險管理等問題。這些無不涉及國家如何管治或調節生命,如何強化個體健康和安全,避免生物性威脅和社會危險的發生,同時生物醫學則透過基因工程對生命進行管控、編造和強化甚至對生命進行複製和創造。這是生物權力和主權權力的交織互涉,也是生命政治成為當代重要的核心概念的要因。
有別於傅柯生命政治的強調生命的保衛和強化,義大利當代思想家阿岡本(Agamben) 則從當代政治情境出發,思考戰爭與反恐霸權帶來的難民營/戰俘營/拘留中心的法律虛空狀態,致使這群人處於不受法律保護的生存狀態。拷問刑虐的濫施、不人道待遇成為常態作為,構成一個無法可管的領域。阿甘本延伸傅柯生命政治的概念,透過納粹集中營的分析,視集中營為生命政治化的體現,展現在主權構作出的例外狀態,並藉以製造出不受法律保障,被剝除公民資格,任人宰割,且不構成犧牲獻祭條件的神聖人/受譴咒的人(homo sacer)的裸命(bare life)情境。國家暴力透過主權得以隨時決斷出神聖人/受譴咒的人,召喚出介於人與非人、人與動物之間,任人宰割的裸命,生命政治乃轉入死亡政治。而我們都處在潛在的例外狀態中,隨時有成為裸命的可能。裸命成為生命政治核心,也使得當代社會成為另一種集中營,我們活在集中營的邏輯中。
此外,當代重要的女性主義思想家巴特勒(Butler)回應阿岡本的例外狀態和裸命的思想,提出脆弱不安生命/危命(precarious life)的概念,以反思9•11事件、伊拉克戰爭、歐洲新移民、難民、戰俘、少數種族所面臨的裸命化過程。揭示在當代國家的戰爭框架或集體暴力下,如何以保衛生命之名,行摧殘他者生命之實,造成他者生命的危疑脆弱和哀悼悲慟不可能的生存處境。在此暴力無端的年代,巴特勒更進一步提出如何不陷入以暴易暴邏輯的非暴力(nonviolence)倫理思考,尋求一種保護他人生命免受摧殘的可能性,試圖守護那些易受毀滅的危脆生命。
義大利哲學家艾斯波西托(Esposito)則提出另一種生命政治的視角,他以免疫範式(immunity)做為生命政治的核心,強調生命的安全與防護。這種免疫範式不認為生命政治必然會走向死亡政治,而是互相免疫。生命體並不需要以徹底否定自身的方式進行免疫,而是通過其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免疫,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持存和發展。這是一種肯定和生產性的生命政治,而不是自體免疫過度走向自我滅亡的否定和致死性的生命政治,就如同納粹保衛種族的生命政治最終轉入種族清洗的死亡政治。
本課程一方面追蹤上述各具不同脈絡和問題意識的生命政治概念,另一方面則進入生命政治的當代情境,處理生命政治涉入的各項議題和具體情境:生殖倫理、基因工程、人口政策、不正常管治、醫療健康、傳染病防治的疫疾/衛生政治等問題的討論;以及裸命的當代政治情境:難民營、戰俘營、拘留中心等營區如何做為棄置、懸置難民、戰俘、移民的例外空間、棄置空間;同時難民做為一種無國籍者、陌生人、流亡者、邊界人、不受歡迎者的身份,如何過著不知何時所終的營區拘限生活,又如何遭到罪犯般對待,其身份如何隱形而看不見的苦難創傷流移經驗。這部份討論將帶入鄂蘭(Arendt)對無國籍難民如何成為「域外之人」(alien),既喪失公民權也喪失人權,「域外之人既是人又是非人」情境的闡釋;以及阿吉耶針對難民和難民營如何在流離與拘限、在生與死之間懸浮跌宕所構作出的異質空間的生命政治現象。最後則是白曉紅「邊境人生」關於難民、移民苦難生命的田野書寫。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三/9,10,11[C221]
修課班級:社會系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宏昭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課堂時間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白曉紅,《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臺北:南方家園,2019)
汪民安編,《生產(第7輯):生命政治:福柯、阿甘本與埃斯波西托》(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生產(第9輯):意大利差異》(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祝平一編,《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
劉士永等,《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
郭文華,〈美援下的衛生政策:一九六○年代臺灣家庭計畫的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2,
1998
Agamben,Giorgio,《神聖人:至高權力與赤裸生命》(Homo Sacer: Sovereign Power and Bare Life)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
----------,《無目的的手段:政治學筆記》(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
Arendt, Hannah,《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北京:三聯書店,2011)
Baudrillard, Jean,《恐怖主義的精靈》(The Spirit of Terrorism)(台北:城邦出版社,2006)
Butler, Judith,《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與暴力的力量》(Precarious Life)(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
----------,《戰爭的框架》(Frames of War)(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
----------,《非暴力的力量:政治場域中的倫理》(The Force of Nonviolence:The Ethical in the Political)
(臺北:商周出版,2020)
Foucault, Michael,《性經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必須保衛社會:法蘭西學院演講197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Friendlander, Henry,《從安樂死到最終解決》(The Origins of Nazi Genocide: From Euthanasia to the final sloution)(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Lifton ,Robert Jay,《納粹醫生:醫學屠殺與種族滅絕心理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6)
Rose, Nikolas,《生命本身的政治:21世紀的生物醫學、權力和主體性》(The Politics of Life Itself)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裸命與生命政治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