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3049 人文:台灣文學與台灣電影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分組ppt口頭報告 | 30 | |
期末個人紙筆測驗 | 30 | |
期末個人紙本作業 | 30 | |
課堂表現 | 1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2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採專題討論方式進行,前半部偏向台灣電影美學理論及台灣文學史導覽,以播放多部影片片段方式進行交叉分析與比較;後半部則以分組報告互動方式,進行文字與影像在改編與詮釋之間異與同的深度論辯,同時訓練同學以文字表達個人意見的評論能力。期許本課程能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多面向的閱讀、鑑賞與獨立思考能力。「比較」是一種最基本的思考與批判,文學如是,電影亦然。從文字到影像,從本土到海外,從台灣到華語再到世界,本課程擬定以電影為主、文學為輔,打破傳統國族電影史系統性編年研究方式,透過不同時間、背景、產製脈絡的文學文本與電影文本間的對照與討論,藉以釐清電影、歷史和文化之間緊密複雜的關係,進而探討歷史本質、意涵及歷史實事、真相的建構方式。
本課程聚焦1970之後崛起的當代作家與導演,以台灣新電影為核心,前後輻射,從作者電影談到類型電影,遍及殿堂級經典以至大眾小說,兼談電視劇作及短片創作。尤其著重研討與鄉土文學關係密切之台灣新電影從興起到沒落,其時代意義與美學成就,並在學術理論深度研討之餘,訓練修課學生的影評撰寫文字表達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二/7,8[SS108]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鄭秉泓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二上課時間、教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張恆豪編。《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台北:遠景,2010。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註解版》。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史運動40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鄭秉泓。《台灣電影愛與死》。台北:書林,2010。
鄭秉泓。《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台北:書林,2019。
李幼鸚鵡鵪鶉。《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及其他》。台北:書林,201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台灣文學與台灣電影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