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3185 社會:性別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到課率 30
期中作業 40
小組討論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10人,已有106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任峯

教育目標

本課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具有批判色彩與女性主義取向的社會科學研究,來了解現代人、特別是台灣在地社會與文化脈絡下的可能處境。本課期待藉此開拓我們對現代社會中性別議題的思考,並刺激我們啟發國內歷史與社會文化情境下的性別平權、多元、與相互尊重的思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Virginia Woolf. 《自己的房間》,導讀版。天培,2008年。
Arlie Hochschild.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群學,2017年。
Betty Friedan. 《覺醒與挑戰:女性迷思》。新自然主義,2000年。
Edith Huyghe. 《妓院風流一萬年》。高談文化,2018年
Sophia Phoca. 《後女性主義》。立緒,1999年
Sue Lloyd-Roberts. 《女性面對的戰爭:及那些敢於抵抗的勇者》。自由之丘,2018年
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聯合文學,2015年
王雅各。《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巨流,1999年。
何春蕤。《豪爽女人》。皇冠,1994年。
邱琡雯。《性別與移動》。巨流,2005年。
紀慧文。《12位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唐山,1998年。
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巨流,2011年。
陳美華、王秀雲、黃于玲,主編。《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巨流,2018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行人文化,2008年。
張娟芬。《姊妹戲牆》。時報,2011年。
張娟芬。《愛的自由式》。時報,2011年。
夏曉鵑,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左岸文化,2005年。
謝碩元。《暗夜裡的白日夢》。時報,2014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性別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