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3282 領導與倫理:思辯技巧與演練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討論與發表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出席率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3 人選讀,尚餘名額2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怡萱

教育目標

透過對社會議題和公眾人物口語表達的內容分析和反思辯論提升學生搜尋、閱讀、和使用資訊的能力,在實際演練過程中協助學生學習申論、提問、回答的技巧,以提出證據和推論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論證主張,讓學生練習各種論證方法和鍛鍊表達技巧,並能為自己的決定進行單點攻防和比較整體利弊得失。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林靜伶(譯),《當代語藝觀點》,台北:五南(1996)。
李天命,《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台北:鵝湖(1983,台2版)。
游梓翔,《認識辯論》,台北:雙葉(2004)。
劉見成、張燕梅,《謬誤、意義與推理——邏輯初階》,台北:新文京(2008)。
楊士毅,《邏輯與人生——語言與謬誤》,台北:書林(1991,修訂3版)。
楊士毅,《邏輯・民主與科學人生——方法論導論》,台北:書林(1992,2版)。
楊士毅,《語言・演繹邏輯・科學——兼論在宗教與社會的應用》,台北:書林(1994,修訂3版)。
陳瑞麟,《邏輯與思考》,台北:學富(2011,2版3刷)。
冀劍制,《邏輯謬誤鑑識班——兼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台北:漫遊者(2013,初版9刷)。
梁光耀,《圖解實用倫理學》,台北:非凡(2012)。
張智光,《邏輯的第一本書——生活一切智慧的根源》,台北:先覺(2003)。
陳文江、秦美珠,《智者的邏輯——邏輯入門的第一堂課》,台北:究竟(2004)。
吳家麟、湯翠芳,《輕輕鬆鬆學邏輯》,台北:稻田(2013,3版)。
雍琦,《法律邏輯學》,台北:五南(2009)。
吳家麟,《法律邏輯學》,台北:五南(1993)。
Ingeborg Puppe(著)、蔡聖偉(譯),《法學思維小學堂——法學方法論密集班》,台北:元照(2010)。
Alastair Bonnett(著)、何霖(譯),《邏輯表達術——把意見說得更對》,台北:大寫(2010)。
Anthony Weston(著)、王志弘(譯),《學會思考,你贏定了!——45個讓你站穩立場的論證法則》,台北:所以文化(2011)。
D. Q. Mclnerny(著)、包丹丰(譯),《邏輯力—把邏輯思考的入門書》,台北:久石文化(2009)。
Steven D. Levitt & Stephen J. Dubner(著)、李明(譯),《蘋果橘子經濟學》,台北:大塊文化(2006)。
Bernard M. Patten(著)、黃煜文(譯),《是邏輯,還是鬼扯?》,台北:商周(2008)。
安廣福(著)、朴春燮&王福棟(譯),《哲學家的說服法》,香港:商務(2014)。
C. A. Missimer(著)、蔡偉鼎(譯),《批判思考導論——如何精進論證》,台北:學富(2009,初版3刷)。
Stella Cottrell(著)、鄭淑芬(譯),《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台北:深思(2008,初版再刷)。
Julian Baggini & Peter S. Fosl(著)、黃煜文(譯),《哲學家的工具箱——一本教你如何有效思考的技術手冊》,台北:麥田(2015,初版7刷)。
Fernando Savater(著)、于施洋(譯),《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台北:漫遊者(2010)。
William K. Frankena(著)、李雄揮(編譯),《倫理學》,台北:五南(1990)。
C. STEPHEN LAYMAN, THE POWER OF LOGIC (3rd ed., 2005).
IRVING M. COPI & CART COHEN, INTRODUCTION TO LOGIC (13th ed., 2009).
Steven Toulmin, Richard Rieke & Allan Janik, An Introduction to Reasoning (2nd ed., 1978).
AUSTIN J. FREELEY & DAVID L. STENBERG,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 (12TH ED., 200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領導與倫理:思辯技巧與演練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