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5144 中國近代政治史專題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10 | |
課堂口頭報告 | 30 | |
期末書面報告 | 6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1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以近代中國地域政治和社會集團為主題,說明晚清以迄民初三大勢力——軍事集團、士紳集團、革命集團——形成演變及相互競爭,並探討家族姻親門生故舊乃至秘密結社的網絡,在轉型時期社會構成及政治生活所起的種種作用。
分三個單元介紹晚清民初軍事、政治、社會集團形成演變及相互關係。(一)湘淮二系軍事集團之流衍,興起於太平天國之亂,從地方督撫演變為民初軍閥,中間經北洋六鎮成立,而各倚外國政府支持,形成國家分裂局面。(淮系—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周馥;湘系—曾國藩兄弟、陳寶箴、劉坤一、張之洞、岑春煊。)(二)朝野清濁士紳集團之蛻變,士紳漸脫保守而成維新派,推動官商合辦實業及金融機關,復以交通鐵路建設為命脈,借天津及上海為融資之地,對軍人時而抵制時而利用,形成新知識階層及商人階層的黃金時代。(中央有交通系全國網絡及官督商辦事業,繼有北周南張之官商合一形態,江浙集團逐漸以商干政,更一變為孔宋集團及政學系之競爭對立。)(三)革黨幫會新興集團的崛起,屬於社會底層或邊緣性的勞動人口,受到一部份軍官、華僑,革黨的連絡,形成幫會革黨融滲合一局面。農村人口不斷湧向城市,復加深幫會對城市工人的控制,國民政府最終不能不倚靠幫會治理上海,而軍政人員也多幫會背景的局面。惟幫會及政府高層,隨即又與江浙商人連盟,形成複合性的權力基礎。
本課程以介紹研究成果及建立史料解讀能力交互並進的辦法,一方面讓同學對歷史進程具有基本認識,另一方面對史料運用及觀點建構之關係有所體會。對三大主題涉及的史料,亦將介紹其特性及解讀方法。包括:個人性史料,如日記、自訂年譜、自傳、回憶錄;家族性史料,如宗譜;同鄉、同業及商會史料,如募捐冊、徵信錄、期刊、檔案、議事錄;幫會及秘密結社史料,如名冊。目標是提高同學收集、解讀、運用史料的能力。而期末口頭及書面報告,亦將強化同學歸納、分析及論述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一/6,7,8[H436]
修課班級:歷史系3,4,碩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大三大四可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以愛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一/中午,二月山家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石泉,《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北京:三聯書店,1997。)
2.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ère)著,張富強、許世芬譯,《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近代政治史專題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