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2學期-5283 社會與文化:當代德國哲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20 課堂討論以及出席率
專題口報 35 專題口報,思維,討論。
期末報告 45 依論文格式。抄襲一律零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4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薰香

教育目標

19世紀末至今,現象學(phenomenology)蔚為西方流行的哲學思潮。狹義上,現象學指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 Edmund Husserl,1859~1938)創立的哲學流派或重要學派。而由胡塞爾、舍勒和海德格所構成的德國當代現象學對當西方哲學影響早已不僅止於德國或歐陸。 基於本學期上課時間,本課程選擇胡塞爾和海德格現象學作為授課範圍,透過原典之研讀與討論來瞭解當代德國現象學運動,以及胡塞爾和海德格之現象學方法,並比較二者。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E. Husserl: Phänomenologie des inneren Zeitbewusstseins
E. Husserl: Die Idee der Phaenomenologie.
M.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M.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M. Heidegger: Die Grundprobleme der Phaenomenologie.
M. Heidegger: The Basic Problems of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建議譯本:黃文宏譯注)
海德格:《實際性解釋學的現象學道路》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第七節
海德格:《現象學基本問題》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與文化:當代德國哲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