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0371 善與義務:論語德行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評量 40 筆試
期末評量 40 筆試或書面報告
其他:出席、學習表現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元豐

教育目標

中國古代經典的詮釋與重建問題,在傳統經解的影響與西方哲學理論體系的衝擊下,已成為時代課題。對一般人而言,經典多半也只被視為道德勸諭與禮教規範看待,甚或只為應付考試而具工具價值而已。而從學術角度來看,相較於西方理論建構的完整性,中國古代經典似乎缺乏道理整體之建構,致使其價值遭受到嚴峻質疑及低估…。事實正好相反,《論語》思想,因直從人本身(平凡事實)及人倫存在之道理切入,故一方面既可是針對每人自己生命具體之教誨;而另一方面,更可作為人類存在道理其正確性之建構。經典內在所蘊含的道理深度及細緻程度,並不亞於西方思想。甚至,中國文化精神之所以別異於西方文明而走出截然不同的方向,亦非偶然形成之差異,而是出於對道理深刻的自覺而產生。這些,都可透過經典文本的深入探究而清楚見得。藉由閱讀經典,從而反省自己生命與人類存在更為真實之可能;亦藉由經典,更深一層了解與反思中國文化的深邃與真實內涵。 本課程作為《論語》後續深層閱讀的先導課程,我們把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指出傳統經解、新儒學在經典詮釋上的差異情形、成果、及其侷限。 二、探討儒學在世界文明中的特殊性與價值定位。 三、展示閱讀《論語》的可能方式途徑。並透過文本章句的深入閱讀與反思,引導同學對經典內涵進行深度探求。 本學期課程操作,主要以主題式討論及比較式討論的例示講述為主。藉由這些講論,一方面使同學體會經典與吾人生命內在深刻的連結性,同時藉由文本章句的深層閱讀,在了解經典深邃而真實的內涵之餘,亦藉以反省時代現實之問題。待同學對《論語》閱讀有其基本認識與體會之後,未來,則可進一步地以各篇整體脈絡分析的討論方式,更進一步進行經典的深層閱讀。對《論語》所可能涵蓋道理的完整性,深入探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朱熹:《論語集注》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至三冊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上冊
譚家哲:《論語平解》
錢穆:《論語新解》
吳元豐:《論語講綱》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善與義務:論語德行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