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0373 社會與政治:自由主義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成績 | 50 | 出缺席及上課表現、小作業或指定議題討論。 |
期中考 | 20 | 期中筆試。 |
期末考 | 30 | 期末筆試。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24 人選讀,尚餘名額1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自由主義是西方當代社會與政治的重要理念,其興起背景、形成論述與演進的過程、影響,及之後所引發的各種挑戰與批判,到自由主義後繼者所作的補充與回應,構成了政治哲學一場場精彩的論辯,是切入政治哲學一條重要的思想線索。本課程企圖對自由主義進行基本的介紹與討論,尤其是其背景與問題意識的釐清,希望藉由這些精要的討論能理解西歐與美國為主的西方政治社會關於政治自由、經濟自由的核心價值為何。另外,在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包括社會主義、保守主義、社群主義等的批判亦點出了自由主義的問題;藉由暸解這些問題,也能讓我們暸解西方繼自由主義興起以降在政治、社會與經濟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與問題,如何因這些論辯的開展而引出不同的政治路線與實際的變動。
我們希望透過這門課的討論,能讓同學對自由主義的演變與不同分支所關注的問題有基本的認識,從而認識隨西方政治模式而形塑而成的當代民主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及可能的因應之道。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四/8,9[H206]
修課班級:哲學系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盈銓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教師另行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2011)《自由論》。胡傳勝 譯。南京:譯林出版。
以賽亞.伯林(2019)《自由及其背叛》。趙國新 譯。南京:譯林出版。
霍布斯(Thomas Hobbes)(1996)《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洛克(John Locke)(1997)《政府論.下篇》。葉啟芳、瞿菊農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密爾(J. S. Mill)(2006)《論自由》。許寶騤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彌爾(2007)《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吳衡康、吳良健 譯。台北:大塊文化。
盧梭(1997)《社會契約論》。何兆武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羅爾斯(John Rawls)(1988)《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 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約翰・格雷(John Gray)(1993)《自由主義》。傅鏗、姚欣榮 譯。台北:桂冠圖書。
約翰・格雷(2002)《自由主義的兩種面貌》。蔡英文 譯。台北:巨流圖書。
約翰.普倫德(John Plender)(2017)《資本主義:金錢、道德與市場》。陳儀 譯。台北:聯經出版。
周楓(2019)《自由主義的道德處境》。新北:聯經出版。
T. Ball and R. Bellamy (ed.) (2003)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與政治:自由主義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