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1928 社會研究方法(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上課出席與參與討論 10
學期報告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0 人選讀,尚餘名額2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謝志龍

教育目標

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在於探索、描述與解釋人類的社會生活。不論是面對著社會生活中的何種面向(如經濟轉型、人口變遷、投票行為等),社會科學研究者們竭盡所能地對該議題作出系統性分析,甚至去挖掘隱藏在該議題之下,一般人們視而不見的過程、類型和因果關係。不容忽視的是,社會科學研究者並非依靠個人觀察、主觀意見,或傳統的刻板印象來對關注的社會現象進行描述與分析。相反地,任何的社會科學宣稱與研究結論都需透過具有邏輯性與實證性的研究步驟逐步生成。換句話說,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就是社會研究的骨幹。唯有奠基在嚴謹與扎實的社會研究方法之上,社會研究的結論才有其科學性與參考性的意義。在這一個針對大三同學的人文及社會科學訓練的必修課程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概念與分析方式便將被系統性地說明與討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教科書:本學期的上課用書為「當代社會研究法」,並搭配授課老師於課程進行時提供相關教材。
Neuman, W. Lawrence(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譯,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第二版)》。台北市:學富出版社。
(二)論文範例(授課教師於課堂上提供)。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研究方法(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