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1952 性別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30%)讀書報告Memo四篇 30
(30%)期末口頭報告 20
(20%)平時成績 20
(30%)期中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33 人選讀,尚餘名額1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

教育目標

性別社會學 授課教師:鄭斐文 / 星期三9:00—12:00 教室:請見網頁 **[由於課程需依選課人數做分組與調整,正式授課大綱將以第一次上課老師所發為標準。欲選課者請第一節課到教室簽到] 一、課程簡介 性別社會學/性別研究是一門跨領域學習的有趣學科,這個研究領域與我們日常生活大小事非常相關。西蒙・波娃曾說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來挑戰性別秩序形塑的兩性「天生說」。同志理論家巴特勒說到「性別是展演出來的」,她說到社會秩序與規範如何不斷的形塑我們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與身體感知。而一整套性別體系對我們的價值觀形塑,經常出現在你我所不經意之處、在我們的好惡情緒、在眼睛所見之外,人們很不經意的就排除了女性(包括原住民女性、女工、女科學家等)或各類性少數族群。 早期女性主義者對於父權社會結構的反省,如今已經演變為更多元、複雜的問題化,例如,性別、種族與文化差異、異性戀機制、同志/酷兒運動、科技與醫療、性別與消費文化等。我們可以發現,性別問題無所不在:家庭/私領域中每個家庭的性別空間配置、婆媳與妯娌衝突、外籍新娘、到女性與國家、哲學、性騷擾或者是女性工作職場單身條款與性別、減肥、廣告與女體、色情刊物與情色等等,都是性別研究的範疇。 本課程以女性主義社會學、女性主義理論簡介為主要課程目標,藉由日常生活思考的邏輯謬誤與案例,上課激發的討論,從個案導入性別社會學理論,並且思考如何於日常生活之中落實性別議題。性別研究開始於挑戰女性與弱勢族群被邊緣化的生命經驗與歷史。本課程第一部份將以自己生命經驗,加上閱讀女性與性少數傳記為主。第二部分為性別理論,使得日常生活現象的反省更有深度。我們希望在這個課程結束後,同學們都可以成為性別友善的種子講員。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二、主要讀物:
(*為主要讀物)
*Pamela Abbott, Claire Wallace, and Melissa Tyler著,鄭玉菁譯,《女性主義社會學》。巨流。
*亞倫˙強森著,成令方譯,(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群學出版。
*顧燕翎、劉毓秀、王瑞香、林津如、范情(2019),《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貓頭鷹出版社。
*上野千鶴子著、楊士堤譯(2015),《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聯合文學。
*文本與參考資料: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主編,《感謝那個性騷擾學生的男教授:我的性別意識成長歷程與實踐》。女書出版。(「白馬王子與女性主義」(楊佳羚)、「當女生真好」(Ahei))。

楊幸真,2012,《性別好好玩:流行文化與情慾教學》。巨流圖書公司。

女學會網站:不只是女性主義podcast 台灣女性學學會 ⨉ 鏡好聽 】
https://twfeminist.org/%e5%bd%b1%e9%9f%b3%e7%b4%80%e9%8c%8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性別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