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1956 社會觀察與紀實影像創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作業(20%) | 20 | |
企劃提案(20%) | 20 | |
作品創作(60%) | 6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32 人選讀,尚餘名額1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希望以影像為媒介,藉由紀實的影像的創作,引導學生關注、觀察社會現象,並嘗試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架構自己的觀點、呈現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本課程設計的三個面向的單元:
http://teacher.thu.edu.tw/102/teac2_desc/outline5/image/submit_close.jpg
單元一 認識紀錄片:了解紀錄片的發展歷程與本質特性,說明紀錄片的風格類型與其意義,讓同學對紀錄片有專業面向的基礎認識。
單元二 紀錄片與社會實踐:從紀錄片發展史中的具體影片案例,說明紀錄片在不同時期與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社會功能,讓同學知道拍攝紀錄片,可對社會提供哪些改變或助益。此外,課程中也將針對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做說明,從台灣紀錄片的起源,綠色小組、全景映像工作室,直至現今紀錄片的趨勢作一概論,讓同學掌握台灣紀錄片與社會脈絡相互照映的發展精神。
單元三 紀錄片專題創作:在實作方面,本學期將引導大家同學完成一部10-15分鐘左右的影片,以「自我觀點」為核心,嘗試以影片作為表達想法的工具。
在課程中,我們將以「專案製作」的模式,帶領同學經歷企劃、田野調查、提案、拍攝、後製到公播的完整流程,讓同從實作中鍛鍊執行力。紀錄片是一門重視經驗的創作,每部影片可能都將面臨獨一無二的挑戰或倫理拿捏,因此課程中後段會有大量的小組討論,藉由師生討論,增進拍攝實務與社會應對進退的實戰經驗。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6,7,8[SS212]
修課班級:社會系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奚 浩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教師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推薦自行觀看的參考影片
1.詩意型紀錄片:《帶水雲》,黃信堯,2010,36min。
2.闡述型紀錄片:《資本主義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2009,127min。
3.觀察型紀錄片:《幼兒園》,張以慶,2004,70min。(網路)
4.參與型紀錄片:《河北台北》,李念修,2015,87min。
5.反身型紀錄片:《日常對話》,黃惠偵,2017, 89min。
6.表現型紀錄片:《歌舞中國》,彭文淳,2003,75min。
風格創作類
《小可愛與拳擊手》
《日曜日式散步者》
《印樣白冷圳》
《尋找甜秘客》
《行者》
《乘著光影旅行》
特殊題材類
《灰熊人》
《大同》 周浩
《大路朝天》 張贊波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泛泛》
《築巢人》
《書包裡的秘密》
《黃屋手記》
社會行動類
《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Joshua Oppenheimer,2013,160min。
《失婚記》
《不能戳的秘密》
《一閃一閃亮晶晶》
《三叉坑:遷村的消息如雲霧籠罩靜靜的山谷》 陳亮丰
《部落之音》
《梅子的滋味》
《在中寮相遇》
《太陽不遠》
《刪海經》
《長情的告白》
《退潮》
《廣場》
《覆巢》
故事動人類
《多桑的待辦事項》
《不老騎士》
《拔一條河》 、《青春啦啦隊》、 《被遺忘的時光》
《唬爛三小》
《多格威斯面》
《再會吧!1999》
「小川紳介」的紀錄片
「原一男」的紀錄片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觀察與紀實影像創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