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3003 人文:基督教靈性傳統與實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程出席與課堂參與 | 25 | 四次未出席(含經教師許可之請假六次)不採計本項成績 |
演講、實地參訪、 影音欣賞心得 | 15 | 影音、參訪、演講、閱讀或讀書心得定上傳教學平台, 優良者加至20分 |
期中考試 | 30 | Open Book |
期末訪談成果報告(含口頭與書面) | 30 | 分小組口頭報告(上傳PPT)與個人報心得告報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3 人選讀,尚餘名額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基督(宗)教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個主要現象,也是2000年來驅動許多個人及群體實踐理念,與人類社會變遷的主要趨動力。根據宗教權威研究機構Pew Research Institute的調查,2015年全世界信仰基督(宗)教的人口超過23億,占全球人口的31.2%,為當今世界信徒最多的宗教,大部分的已發展國家也都承續了基督教文化的傳統。
基督教的魅力在哪裡?基督教的世界觀與實踐上有何特質?可以對兩千年來的世界發展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註:本課程使用「基督教」為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群體,整體而言包括,天主教(Catholicism)、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以及一些比較小的新宗派或團體。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分別從生命關懷與多元文化的視野,引領修課同學分別從「靈性」與「實踐」的兩個向度,探索基督教的靈性觀與實踐的導引力量,對個人生命與社會發展的影響。課程規劃從基督教的「靈性」觀作為討論的起始焦點,引導修課同學從認識舊約聖經「創世紀」、「出埃及記」中主要人物的生命故事開始,解析基督教的靈性傳統,如何在早期的猶太人社會中逐漸成形,並影響猶太人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再從新約聖經「四福音書」與「使徒行傳」五卷書中,探索與分析耶穌與保羅,如何將猶太傳統的靈性觀加以轉換更新,並賦予新的實踐意義,奠定2000年來基督教對整體世界社會、政治與經濟的影響力。
修習本課程的同學除了可以瞭解基督教靈性傳統的脈絡與內涵外,課程的設計也包括瞭解當代的基督徒個案,如何在生活中培育與實踐基督教靈性,以更進一步探討基督教的靈性價值如何對個人(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組織(教會、宗教團體),與整體的人類與社會產生影響,以提升修課同學的人文價值視野。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一/8,9[C202]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趙星光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晤談時間:星期一、二14:00 ~ 16:00;或另約時間
地點:共同科與通識教育中心辦公室 或另約校內地點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休斯頓•史密斯(Smith,Huston)劉安雲譯,1998,《人的宗教》。台北:立緒出版社。
亨德里克•房龍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王偉、劉國鵬譯,2014,《聖經的故事》。台中:好讀出版社。
教師自編教材公佈於教學平台網頁,學生自行上教學平台下載閱讀教師自編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基督教靈性傳統與實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