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3034 人文:從日劇談創意與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表現 30 出缺席狀況與上課參與討論情形
期中個人心得報告 30 對本課程所提供各種影片之內容與心得寫作
期末團體分組報告 40 各組自選影片對其進行名言佳句與名場面分析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10人,已有10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仲翰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以閱讀日劇(劇情片以及紀錄片)為手段,用以理解當今對於「創意」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特別在日本社會之中將創意與文化兩者銜接的手法與背景環節,以此培養學生對於生活中文化的轉譯與銜接的敏感度,以此增進自身專業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之間的連結,並提升自我競爭力之課程。 在課程內容層面上,本課程主要分成兩大層級,在概念層級上,以「創意與創新」以及「文化與文明」的介紹與對比為中心,思考其連結與轉變的部分,並結合本課程的閱讀文本對象(即日劇)的部分,將其放在具體的文化脈絡之中,由此得以對日本文化對於創意的重視做更具體的說明。其次在實務層級上,則以日本文化中結合庶民大眾文化所呈現的特殊文化創作形式,亦即「內容產業」(台灣常對其稱為文化產業)做為實例,將內容產業中對於是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的「故事」與「產業」的呈現與運作,以提供學生思考如何將自身經驗與專業的方式轉化為可對他人分享、引起共鳴的各種表現形式、也就是以培養專業知識的硬實力之外的對話與延伸的軟實力。基於前述方式進行挑選課程所使用的各作品的主題。 在上課方式的呈現上,除課程開始的打底部分以及專題討論部分以任課教師的自編講義進行講述與帶領討論外,其他則以閱讀影片、筆記記述以及課堂與分組討論之方式進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Christensen, Clayton M.、Jeff Dyer and Hal Gregersen (2012)。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林芳齡譯)。臺北市:天下雜誌。
Howkin, John(2010)。創意生態-思考產生好點子(李明譯)。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Loehr, Jim(2009)。人生,要活對故事(賴俊達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Maxwell, Richard、Robert Dickman(2008)。好故事無往不利:創造行銷奇蹟的說服力(楊振富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McKee, Robert(2015)。故事的解剖(戴洛棻、黃政淵、蕭少嵫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Murray, David(2010)。借用創意,你最快出人頭地(林麗冠譯)。臺北市:大是文化。
小山裕久(2012)。廚與藝:日本料理神人的思考與修鍊(趙韻毅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井上達彦(2013)。創新第一課:模仿(邱麗娟譯)。臺北市:臉譜。
岸川善光(編著)(2010)。コンテンツビジネス特論。東京都:学文社。
邱于芸(2014)。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臺北市:遠流。
長谷川文雄、福冨忠和(編)(2007)。コンテンツ学。東京都:世界思想社。
青木貞茂(2010)。C型--下一波商品熱賣密碼(彭南儀譯)。臺北市:天下雜誌。
神田裕行(2017)。神田魂:日本料理精髓的思考(葉韋利譯)。臺北市:青空文化。
野中郁次郎、勝見明(2006)。創新的本質(李贏凱、洪平河譯)。臺北市:高寶國際。
越川禮子、林田明大(2012)。徹底理解「江戶風範」:日常禮節×經商哲學×生活態度=為人處事必學的江戶風範(陳柏瑤譯)。臺北市:麥田。
福嶋亮大(2012)。當神話開始思考:網路社會的文化論(蘇文淑譯)。臺北市:大鴻藝術。
鵜飼正樹、永井良和、藤本憲一(編)(2010)。戰後日本大眾文化(苑崇利、史兆紅、秦燕春譯)。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從日劇談創意與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