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3190 社會:青春社會學:膜拜青春,剝削青年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讀書報告 | 20 | 個人作業 |
分組討論 | 40 | 分組進行 |
學期報告 | 40 | 分組進行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6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當人們察覺年老可能帶來的無趣、衰頹、軟弱,及隨之而來死亡的空無與恐佈時,青春總是顯得更加令人嚮往。然而,生命時間的不可逆,往往使得「青春永駐」這件事在過往,只能成為多數人心裡最深層的渴望,以及少數權貴們徒勞無功的愚癡。所以,常保/恢復青春,總是以神話或不傳之秘的形式,在人類歷史中傳遞著。而在現實中,做為青春具體化存在的青年,經常受到貶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少不更事」....;單純無知;魯莽衝動,往往就成為他們最常被貼上的標籤。
然而,有趣的是,在今天這個時代,追求青春永駐,不再是神話或奧秘,不再是權貴的專利;這事幾乎成了全民運動,有一整套青春產業、大眾文化,在引領眾人投身於這項空前的事業,要讓他們--不管是年青人或中老年人--的身心都能沉浸在青春的光芒與喜悅中。
當前的社會,不只是在歌詠、揮灑青春,根本就是在膜拜青春!而過往時常受到貶抑的青年,忽然間也受到高度重視。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領域人士或團體,逐漸關心起青年人的意見、品味、需求;努力爭取他們的支持或認可,甚至複製起他們的言行模式。
但令人費解的是,現在的青年人,除非是富二代的靠爸/媽族外,卻仍舊對生活充滿失望、不滿或無力,以至於對人生或現實,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憤恨不平、或是頹廢冷漠。為什麼這個時代對青春如此膜拜;但對於青春具體化的青年,似乎又顯得毫不留情呢?
本課程的目的,正是以青春為題,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當代社會狂熱追求青春的獨特性、原因、策略以及可能產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本課程將透過文藝作品、歷史事件,勾勒出各種可能的青春圖象,引導正在享受青春的同學們,能超越眼下社會所為他們設定的思維框架,深入探究青春的意義;能冷靜地看待青年們在現實中,正在或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進而珍惜、善用那逝而難返的青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五/3,4[HT007]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國清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另行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教科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限2000中文字)
Harisson, Robert Pogue 2016《我們為何膜拜青春》。梁永安譯。臺北:立緒
張鐵志 2019 《想像力的革命》。臺北:印刻出版社
蔡淇華 2020《青春微素養》。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
河合隼雄 2016 《轉大人的辛苦》。林詠純譯。臺北:心靈工坊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青春社會學:膜拜青春,剝削青年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