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3192 社會:消費社會學:生態、美學與社會責任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參與 30% 30
課堂報告 40% 40
期末作業 30%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7 人選讀,尚餘名額3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少君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通識課程之社會科學分類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觀察、掌握、分析、詮釋當代消費社會現象,從既有的消費、金錢關係重新理解台灣社會。適合對於社會學思考以及消費行為與經濟現象感興趣的學生選修,同時,本課程高度需要每一位參與者在課堂上交流互動,理解自我、教育與社會的實踐關係,思考我們自己的生活與社會變遷的關聯性。主要教學目標在於透過各種日常生活中經濟現象的探討,理解文化與經濟社會學的思維與觀點,期望藉此深化學生對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與相關衝突議題的深刻反思,我們將以各種消費與文化議題切入,包括生態消費、美學經濟、社會責任等新興消費題材,藉此深刻思考不同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其文化概念的連結關係。本課程的主要內涵為消費與金錢社會學的問題意識與基本關懷,包括:介紹文化經濟社會學的古典與當代理論、概念與關鍵議題,例如:文化在經濟現象分析中的社會學意義、文化資本與經濟理論的辯論、金錢的社會意義與貨幣哲學、消費現象與文明化進程、奢侈與炫富現象的社會意義、勞動的身體與規訓的身體等等。同時以當代經驗現象作為課程討論基礎,我們將從台灣的社會經驗與各種時事現象切入,包括:生態主義的消費觀、美學文化的產業化、企業的社會責任等面向,探討經濟活動的發展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之間的關聯與互動。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彼得.柯睿耿(Peter Corrigan)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
2.李玉瑛,2010,〈消費文化與現代性〉,頁357-394,收錄於黃金麟、汪宏
倫、黃崇憲主編,《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台北:群學出版。
3.山本良一著,范瑞君譯,2007,《60億人的幸福互助會---改變世界的用錢方
法》。新北市:野人文化出版。
4.胡哲生等著,2013,《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9個社會企業的熱血、追夢實
戰故事》。新北市:新自然主義出版。
5.詹偉雄著,2005,《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台北:
城邦出版。
6.Lash, Scott and Urry, John著,趙偉妏譯,2010,《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
析》。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建議延伸閱讀:
Baudrillard, Jean, 劉成富、全志鋼譯,2012,《消費社會》。南京:南京
大學出版社。
Baudrillard, Jean, 林志明譯,2001,《物體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O’Connor, James著,唐正東、臧佩洪譯,2003,《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施百俊,2009,《美學經濟密碼》。台北:商周出版。
Becker, Gary, S.著,樊林洲譯,2001,《一個經濟學家的良知與社會責任》。北京:商務印書館。
Guillen, Mauro, F., Collins, Randall, England, Paula, and Meyer, Marshall編,姚偉譯,2006,《新經濟社會學:一門新
興學科的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Zelizer, Viviana A.著,姚偉、劉永強譯,2009,《親密關係的購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Swedberg, Richard著,周長城等譯,2007,《經濟社會學原理》。台北:巨流出版。
Simmel, Georg著,顧仁明譯,2000,《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
格》。上海:學林出版社。
Zelizer, Viviana A. 2004,《金錢的社會意義》,陳難能譯,台北:正中出版。
Ferguson, Nail著,杜默譯,2009,《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
其未來之路》。台北:麥田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消費社會學:生態、美學與社會責任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