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1學期-3622 青少年發展與學習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隨堂測驗(10%) 10 在幾個重要的單元或主題中,結合當週的課程內容,搭配教師資格考試或教師甄試考古題,確保同學能有效理解當代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的理論與重要概念。
期中考、期末考(40%) 40
PBL案例分析、課堂參與(20%) 20 參與課堂討論、針對課程所規劃的案例與議題,積極參與並進行合作問題解決。
團體專題研究報告/ 學習契約(30%) 30 (1) 請您從檢視教育現場,發掘1個待解決的青少年發展的真實問題,在確立問題意識後,透過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進行問題探究、自主學習,並提出解決方案,最後進行反思對話。 (2) 每一份學習契約以2000-4000字為原則,撰寫方向略以:從過去經驗耙梳問題意識、對照教科書與期刊上所揭的相關理論進行問題探究與自主學習、提出解決方案(寫出您的分析心得與看法、具體的問題解決策略),最後透過課堂報告與公開發表,與同儕進行分享與對話,並進行反思。 (3) 評分標準請見後附評量尺規(rubics)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巫博瀚

教育目標

青少年階段的個體,正從依賴的兒童期邁向具邏輯與思考能力的獨立個體,而此一階段的個體無論心理或生理上均面臨巨大的發展變化,並努力地探索自我與建立認同。如教師能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輔導有越多的瞭解,那麼在學生面臨壓力與身心發展所衍生的諸多困惑時,將更有能力協助孩子們順利地走過這段充滿矛盾與挑戰的人生階段。 因此,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介紹各種有關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並透過訪談專業輔導老師與中學教師,蒐集一系列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發展、社會發展及行為適應問題的真實案例。並將中學教育現場的真實問題作為情境脈絡,促使學生進行反思,並發展問題解決方案。此外,本課程亦將導入教育大數據,協助學生以資料科學家的角度,釐清臺灣青少年發展的問題及其所涉及的相關因素。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教科書/教材
(1) ※黃德祥(2018)。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主要教科書)
(2)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9)。青少年心理學(原作者: F. Philip Rice & Kim Gale Dolgin)。台北:學富。
(3) 教師自編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青少年發展與學習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