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0023 中文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小組討論 40
個人報告 20
期中報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1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忠達

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在閱讀任何種類文本時,能帶著批判性思考的意識,發掘文本中所隱藏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分析。此外,同學應培養公開表達意見的能力,學習如何上台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進行對話。在發表過程中,可以從溝通中發現自己不曾注意到的思考觀點,增加自己的反省能力。課程設計每次上課指定閱讀的教材,預定會使用一到兩節課講解背景和文義,然後開放學生自由討論二十分鐘。學生以五到六人為一單位,分成五組到六組,每組同學討論完文本後,應推派代表整理組員的意見上台發言,教師會針對每組同學的發言提出討論的意見。課程的教材以明清兩代的作品為主,但是要提醒的是,選材是古代或現代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閱讀文本時也不應拘泥在文本當中,應該廣泛將自身的經驗、查詢網路資料和所有學科的知識,用在分析和思考中。任何種類的意見在課堂上都可以容許,沒有標準答案。唯一的要求是立論必須有根據,不要隨意揣測上意,或是盲信網路上看到的資訊。最後,學生應在廣泛閱讀不同形式的古代文本中,培養對古代文化知識的敏銳度,作為後續專業科目的基礎能力。

課程概述

A班:該課程雖為大一共同必修課程,但對象是中文系的學生,故有其專業的考量。因此,授課內容,會配合中國文學發展的流變,使學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從詩經、楚辭至晚清小說的概況,有基本的認識,另外,加強對文本的分析與解讀,能更細緻、深入文本的內涵,使學生具有專業的文學能力。 B班: 引導學生善用自我意識檢視:1.中國文學發展軸線2.文學教育的養成基礎3.將1.、2.架構成座標軸的思考模式辯正:文學創作環境的今昔變遷,是古鑑今?今光照古? C班:本課程為中文系大一必修課程,亦為本系入門之重要基礎。學生甫入大學,學習方式亟待改變:必須由記誦式轉為思考式。本課程透過選文之講析,引導學生瞭解作品背後豐富之情感與深刻之思想,藉以幫助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深入思考,尋求通透之解答。對於學生從事中國文學之研究,具有一定之啟發性。 D班:本課程為一年級必修課程,內容以研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為主,範圍涵蓋新詩、散文、小說、電影等,藉以培養學生現代文學欣賞與書寫能力,建立修習本系古典文學或相關現代文學課程之基礎素養。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本課程參考書籍為教師自編講義,每學期會根據情況更換篇目
過去曾經討論過的篇章有:

古典:
朱國禎〈萬里尋親〉
〈河東君傳〉
王陽明〈告諭浰頭巢賊〉
全祖望〈梨州先生神道碑〉
方苞〈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
歸有光、文震孟〈人間世〉評點
李贄〈童心說〉
朱熹〈朱子讀書法〉
《郁離子》〈蜀賈二人〉
柳宗元〈捕蛇者說〉
聊齋誌異〈聶小倩〉

現代:
《女書.回生》
白先勇《台北人》
沈從文〈蕭蕭〉
賴和〈我們地方的故事〉
湊佳苗《告白》
林奕含〈家屋〉
周芬伶〈汝身〉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
洪醒夫〈有誰要到二林去〉
洪醒夫〈父親大人〉

本年度課程教材將有部分選自上述篇章,再增加數篇新文本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