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1940 夢的政治經濟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20 | 本學共有18次課程,將會進行5次隨機點名,每次4分,不可補點,課堂小組討論時若整組未到,則整組組員額外扣4分。 |
小組提問 | 30 | 除電影賞析的進度之外,每周一老師會發佈一篇該周指定閱讀範圍的內容概要,請各組閱讀完文本後針對該周內容想一個簡短的問題,可以是書中看不懂的段落,或是延伸發想的提問,留言在當周老師寫的概要下方。共15次,每次滿分2分。 |
小組發言 | 10 | 每次課堂小組討論後發言整組可得1分,每堂課不論發言次數整組最多得1分。 |
組員互評 | 10 | 請每位同學根據這個學期,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每周作業的參與積極度......等等,給每一位組員(包括自己)打一個0到10分的分數,評分不需向組員公開。學期結束與期末報告一同繳交給老師,所有組員評分的平均即為個人得分。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17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潘忻學教育目標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把電話、網路和音樂播放器都放進一個裝置裡……」、「想像一下SpaceX如果成功了……」「想像一下你每消費一杯咖啡,就能有一位第三世界的兒童獲得幫助……」上述的第一個夢想已然實現,為賈伯斯和蘋果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為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估計的巨大增長。第二個夢想雖然尚未實現,但也為馬斯克帶來了可觀的資本投資,將他推向了全球首富的地位。至於第三個夢想,雖然並不一定是咖啡,不一定是第三世界的兒童,有可能是關於解決貧困的願景、可能是關於人權問題的願景、可能是關於環保的願景……等等,但總之各式各樣這類的願景形式,在今日普遍存在於各種各樣的商品中,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價值可觀的品牌形象和行銷效益,也為消費者帶來了美好的理想和消費動力。
夢想、願景在今日是如此的重要,不僅一個人要有夢想,一件商品、一間企業、甚至是一個國家,都必須要有他的故事、他的奮鬥、他的夢想和願景,而今日人們也十分樂意為這各式各樣的夢想和願景買單,給予各種形式的支持和關注,假如有一天這各式各樣的夢忽然都消失了,那麼當前人們的生活、資本主義,乃至全球秩序的運作仍然可能嗎?
很顯然在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再把人的想像和精神世界,與物質的生產消費經濟活動截然的二分,或簡單的宣稱哪一端才是更根本的,由其決定了世界樣貌的方方面面。那麼這種想像與精神的活動和物質的生產與消費活動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呢?又是如何如此廣泛的作用到各式各樣的個體與組織每日的生活之中?
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仍然會將之稱作資本主義社會,但如果我們拉出歷史的維度,將現在與過去的資本主義社會做比較,特別是與十八、十九世紀初生的資本主義社會做比較,會發現那個普遍的發財夢,包括個人成為億萬富翁的夢想,到國家財富永續增長的願景,至今始終如一;但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其他夢想和願景,並不像今日與市場的經濟活動和資本,有如此緊密的連結。那麼,資本主義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這種樣貌的呢?這種趨勢是必然的嗎?夢想、願景到底在當前的整個資本主義運作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本門課首先將閱讀亞當斯密(Adam Smith)、馬克思(Karl Marx)與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這三位,分別活動於十八世紀、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理論家,所撰寫的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透過他們對當時資本主義的觀察,來試著掌握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演變狀況,最後藉由法國社會學學者布希亞的理論,來理解西方馬克思主義,如何看待二十世紀後半葉至今出現的消費資本主義的演變與發展,及其與早期的生產資本主義的延續關係。
希望藉由這些經典理論的閱讀,能幫助同學對當前所生活的資本主義環境,有更進一步的歷史性與系統性的認識,了解到為何今天夢想、願景、創新、行銷、虛擬化、元宇宙、AI……等等,會如此無所不在的充斥在我們的生命與生活環境當中,讓同學對資本主義與當前的消費社會有一定的反身性,能以一種冷靜理性的眼光,重新看待這一切。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6,7,8[C221]
修課班級:社會系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通識中心3197課程雙掛25人。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潘忻學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另與老師約定時間地點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dam Smith 著,郭大力、王亞南 譯,2014,《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Karl Marx 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 編譯,1975,《資本論》。北京:中共中央編譯局
Joseph Schumpeter 著,何畏、易嘉祥 譯,1990,《經濟發展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Jean Baudrillard 著,林志明 譯,2018,《物體系》。台北:麥田
Jean Baudrillard 著,夏瑩 譯,2009,《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Jean Baudrillard 著,仰海峰 譯,2005,《生產之鏡》。北京:中央編譯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夢的政治經濟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