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2495 建築設計習作(四)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評圖 45 最終成績將由指導老師群研議後決定
期末評圖 45 最終成績將由指導老師群研議後決定
平常成績 10 最終成績將由指導老師群研議後決定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7 人選讀,尚餘名額4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大二設計課程的核心命題為「什麼是建築設計?」,指導群將帶領同學利用一學年的時間摸 索、嘗試並完成一個「建築設計」。課程分為5組,雖然將面對不同的設計題目,但我們針對大二設計課的訓練有具體的共同目標如下: 組織空間的連續性(空間系統): 在二年級的練習中,我們將特別著力於「空間系統」的建立,其中包括2向度的平面構成及3向度 的剖面構成。除了留意開口、樓梯、斜坡等空間連接物件的設計外,更將留心設計課題中諸空間如何被串連、截斷、融合等現象。具體而言,上學期我們將從單純的空間內容(programme)+單數 動線 的課題展開練習,下學期則將提高空間組織的難度,強調複雜類型或空間內容+複數動線 的課題。與此同時,我們將適切的加入都市脈絡為課題條件,為銜接三年級設計課程做準備。 認識材料的適切性(材料系統): 我們將在課題中留意材料之於空間表現、回應課題的適切性。我們將在設計操作的過程中適切的提供建議,期待同學在選擇材料時能避免反射性的回應,多留意課題內涵與基地環境等客觀條件後再進行材料的選擇。 建構結構的合理性(結構系統): 二年級設計課將與構造課配合,我們將在設計發展過程中與同學一起思考結構的方法。具體而言, 我們將在上學期著力於外牆系統的建構,同學將針對各自的設計給予適切的外牆提案;下學期我們 將會讓練習聚焦於「結構系統」的建構,帶領同學針對各自設計組織具有理性思考的結構系統。我 們的目標是在取得合理性的結構計畫中,配合空間演出而進行更進一步的結構表現性的討論。 結合上述目標,我們將進一步與同學一起追求「空間品質」的探索與塑造。指導團隊將依各自對於 空間品質的認知與期待,從幾何構成、現象情緒、構築理性等方面切入,與同學共同完成具有空間 品質的作品。另一方面,「建築設計」本身除了創意之外,指導團隊認為適切且精準地表達設計,同為重 要的環節且需要反覆的練習,因此二年級設計課我們將會進一步訓練及要求圖面與模型的製 作,具體目標如下: 確認圖面的正確性: 「手繪圖」是二年級的堅持,我們將進一步留意圖面的「正確性」。也就是說同學不僅要將圖面 「畫完」,更將透過每次的練習將圖面一步一步地「畫對」。「畫對」除了是符號、標記、尺度等正確外,更會留意同學的圖面是否正確精準地呈現設計。此外,我們將嚴格要求「針筆」的使用。 思考模型的表現性: 我們並非要求模型要做的精緻無比,而是希望包括基地模在內的模型都應該呈現同學想表達的事 情。模型與圖面相同,都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因此我們會留意同學對於模型表現對於設計的傳達力,並給予適當建議。

課程概述

1.練習完成一個建築設計案 2.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3.發展設計概念構思與執行的能力 4.初步學習整合建築機能與相關建築系統 5.學習觀察環境並加以回應 6.熟習建築元素與傢俱的尺度與表現方式 7.完成建築表現法的基本訓練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Ching, Francis D.K., 2008 / 2007,《形式、空間和秩序(造形、空間與秩序) / Architecture : Form, Space, & Order》, 第三版, 劉從紅 譯,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Clark, Roger H., 1996 / 2004,《建築典例 / Precedents in ARchitecture: Analytic Diagrams, Formative Ideas, and Partis》, 許麗淑、許尚健 譯, 台北: 六合出版社。
Deplazes, Andre ed., 2007 / 2005,《建構建築手冊 / Constructing Architecture : Materials Processes Structures, A Handbook》, 任錚鉞 譯,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Basel: Birkhäuser。
Lynch, Kevin & Hack, Gary,《敷地計畫 / Site Planning》(第三版), 張效通 譯,台北: 六合出版社。
Silver, Pete & McLean, Will, 2009 / 2008,《建築科技關鍵字101 /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楊曉芬 譯, 臺北: 積木出版社。
Simitch, Andrea, and Werke, Val, 2015 / 2014,《建築的語言 / The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吳莉君 譯, 台北: 原點出版。
Von Meiss, Pierre, 2017 / 1993,《建築元素 /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吳莉君 譯, 台北: 原點出版。
原口昭秀, 2014,《圖解建築結構入門》, 陳曄亭 譯, 台北: 臉譜出版。
日本建築學會 編, 2011,《世界建築的八種工學解剖》, 杜怡萱 等譯, 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齋藤公男, 2013,《建築新觀點 : 日本第一結構社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李豪軒 譯, 臺北: 如同出版社有限公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設計習作(四)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