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3081 自然:111-2科學視野在科博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或自主學習報告 30 撰寫報告、心得
期末考或演講心得報告 50 撰寫報告
平常表現 20 出席、提問、參與討論、其他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0人,已有80 人選讀,尚餘名額1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文豪

教育目標

學生藉由回顧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曾舉辦之國內外知名大師演講,加上自主學習,而獲得科技、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等相關議題的學習。 期望這些優質的演講,能引發青年學生對於自然科學、工程科技、環境變遷及社會藝術與人文之興趣與關切,提升科學、社會、人文素養,進而投入該領域之參與,造服社會人群。 必須在此呼籲,請考慮清楚….請考慮清楚…請確定這一門課適合您,才來選課。 第一、這門課,不是到科博館去看展示,而是在教室回顧科博館舉辦過的「週末Let’s go, 分享大師視野」的演講。期待接近週末的午後,每堂課都是個放鬆學習的時刻。 第二、本課程屬於通識課程「自主學習」的一環。逢自主課,學生自主回顧指定演講,教師提供講義,學生繳交學習作業。 第三、這門課,固然可在課外自行上網學習,但是一旦坐進教室,有規劃好的課程安排,您必須全程關注與參與,『嚴肅隔離手機』,違者將請離教室。在課堂上斷開手機、電腦上網,也是學習。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參考書籍:
周文豪、余舜德,2020。文化的視野:人類學的你們.我們.他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262頁。

Wilson, E.O. , 2015.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W. W. Norton & Company. [蕭寶森(譯)。2016。 人類存在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思索。如果出版社]

書籍簡介:威爾遜在《人類存在的意義》一書裡陳述:「過去在十七、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所秉持的中心思想就是人類可憑藉一己之力,去獲得所有必要的知識,甚至理解各種現象,人類乃可以更加明智地作出更好的選擇,建構所謂「人的帝國」。然而,來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崛起,並不認同啟蒙運動的世界觀,也較個人化,許多人相信一個概念,完全信仰科學必然限縮自身的本能,至今尚有人抱持這種態度,導致科學及人文二元化。」我們不難體會到「人類世」行走至今,其結果是人脫離自然一意孤行,讓人類建造的帝國蒙塵,外來種充斥、過度獵穫動植物、破壞野地生境、環境汙染、人口過多、消費行為增加地球負荷,氣候變遷,物種第六次大滅絕等等問題。威爾遜說:「新啟蒙運動在於不放棄整合〝科學〞與〝人文〞,在此新的年代,基於人類已積累夠多的知識,整合成功的機會大增。」威爾遜表示,於今我們尚得要解決諸多社會問題,化解宗教衝突,讓道德觀界定清朗,穩固環境主義基礎,擺脫以人類為中心而其他生物淪為次要的孤寂時代〈Eremocene 或 Age of Loneliness〉。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人類存在」更有意義,可直接透過「人類經驗」,在文學與藝術中創造出科學的力量與美感,磨練我們的社會智能,在人類存在的泥沼中開出一條新的道路來。這是本計畫的目標,是思維上的由來,也是規劃活動之學理依據。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自然:111-2科學視野在科博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