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3185 社會:台灣電影與社會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書面報告 | 75 | |
到課率 | 2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73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任峯教育目標
本課程以幾部近年來具代表性的台灣電影,透過這些影像,來認識過去二十年來的台灣社會與文化。這些影像作品,有的體現新一代台灣電影的關懷與視野,有的回應了當前台灣正在成形的文化處境,有的回顧歷史,有的則剖析社會問題,他們以各自獨有的方式,在對我們生活其中而稱之為台灣的這個世界進行對話。本課程期許從這些電影與相關閱讀,對台灣社會有具體的認識與反省。本課程更鼓勵學生從中領略悠遊電影、歷史、政治、社會、性別等不同學科的跨領域學習過程。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三/8,9[H104]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任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陳逸達等著。《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2020年,台北,春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君琦(編)。《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2017年,台北,聯經。
林文淇、沈曉因、李振亞,編著。《戲夢時光:侯孝賢電影的城市、歷史、美學》。2014年,台北,國家電影中心。
林松輝。《蔡明亮與緩慢電影》。2016年,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林奎章。《台語片的魔力》。2020年,台北,游擊文化
邱貴芬。《「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2016年,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許立衡、張凱淯。《電影冷知識》。2018年,台北,創意市集。
葉月瑜,戴樂為。《台灣電影百年漂流》。2016年,台北,書林。
葉蓁。《想望台灣:文化想像中的小說、電影與國家》。2011年,台北,書林。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年,台北,麥田。
楊澤(編)。《狂飆八○》。1999,台北,時報出版。
孫松榮、曾炫淳(編)。《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2021,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2020,台北,春山。
廖金鳳。《消逝的影像: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2001年,台北,遠流。
葉龍彥。《春花夢露:正宗台語電影興衰錄》。1999年,台北縣,博揚文化
盧非易。《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1998年,台北,遠流。
劉現成。〈六○年代台灣「健康寫實」影片之社會歷史分析〉。《電影欣賞》。(72期)1994。48-58
廖金鳳。〈邁向「健康寫實」電影的定義:台灣電影史的一份備忘筆記〉。《電影欣賞》。(72期)1994。38-47
蘇致亨。〈重訪臺語片的興衰起落:黑白底片進口與彩色技術轉型〉。《電影欣賞》。(168-169期)2016。53-6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台灣電影與社會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