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5016 敘事學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10 | |
課程參與與討論 | 40 | |
學期論文發表 | 50 | 含口頭與書面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4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香伶教育目標
敘事學源於法國,是一門有關敘事、敘事結構,以及這兩者如何影響人們知覺的理論及研究。她以各種被敘述後的文本(narrated text)為研究對象,包括虛構文體(小說學、詩歌等)、紀實文體(史學、學術出版品等),以及戲劇結構、情節發展的工具、角色描寫、場景、類型及文學技巧等議題。結合這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對於文學研究有莫大的助益,不僅可以提升研究生解析文學作品的能力,進而充實研究方法的運用,豐富研究視野。
本課程概分成兩個階段:敘事理論的基礎建構、敘事理論與中國文學的對話。希望建立敘事學基本理論觀念、融通敘事學分析方法、具備敘事學方法解析文學文本的能力、以敘事學理論進行文本對話及溝通等四項為教學目的。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2,3,4[H535]
修課班級:中文碩博1,2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香伶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一/11:00-12:00;四/8:00-9:00[H530]或其他課餘時間,請事先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一)主要教材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2。
羅綱,《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版社,1994.5。
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二)重要書目
1.
(加)克蘭迪寧、(加)康納利著;張國譯,《敘事探究:質的研究中的經驗和故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
(法)熱拉爾•熱奈特著;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法)熱拉爾•熱奈特著;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選批評譯文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美)丁乃通著、陳建憲譯,《中西敘事文學比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美)阿瑟•丹圖著、周建漳譯,《敘述與認識》,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美)浦安迪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美)蘇珊˙S.蘭瑟著、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荷)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著,吳芝儀譯,《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濤石文化,2008年。
丁乃通著、陳建憲譯,《中西敘事文學比較》,武昌:華中師範大學,1999。
丁建新,《敘事的批評話語分析》,重慶:重慶大學,2008。
巴特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台北:時報,1992。
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5。
王宏維等箸,《認知的兩極性及其張力》,台北:淑馨,1994。
王晴佳等箸,《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2000。
王榮,《中國現代敘事詩史簡編》,台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7月。
王鴻生,《敘事與中國經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古添洪,《記號詩學》,台北:東大,1984。
古爾維其等箸、陳光興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台北:遠流,1992。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8。
伊格頓著、聶振雄等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香港:旭日,1987。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1987。
朱光潛著,《悲劇心理學》,台北:駱駝,1987。
艾波比等著、薛絢譯,《歷史的真相》,台北:正中,1996。
艾莉絲•摩根著;陳阿月譯,《從故事到療愈︰敘事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8。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1993。
佛瑞德門等箸、易之新譯,《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張老師,2000。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1979。
李安宅著,《意義學》,台北:商務,1978。
里蒙–凱南著、賴于堅譯,《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廈門:廈門大學,1991。
亞里斯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台北:中華,1986。
周慶華著,《思維與寫作》,台北:五南,1999。
周慶華著,《故事學》,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
帕瑪著、嚴平譯,《詮釋學》,台北:桂冠,1992。
邱燮友著,《中國歷代故事詩》,台北:三民,1993。
洪材章等箸,《閱讀學》,廣州:廣東教育,1992。
胡平,《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天津:百花文藝,1995。
胡紹嘉著,《敘事、自我與認同──重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台北:秀威資訊,2008年。
徐岱著,《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1996。
祖國頌,《敘事的詩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祖國頌等主編,《敘事學的中國之路:中國首屆敘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6。
馬一波、鍾華著,《敘事心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高小康,《中國古代敘事觀點與意識型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敘事學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