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6457 布迪厄《馬內的象徵革命》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導讀報告 | 40 | |
閱讀MEMOS | 40 | |
課堂參與討論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6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逸淳教育目標
幾年法國文化界最重量級的學術著作,無疑是廿世紀最偉大社會學家之一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所出版的遺著《馬內:一場象徵革命》(Manet. Une révolution symbolique)。這本分量十足的鉅著,不僅篇幅達七百五十多頁,內容也異常豐富,其中包含了幾個主題互異,卻又相有關聯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在 1999 到 2000 年間,即他辭世之前的兩三年,於法國的最高學術殿堂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所進行的一系列關於印象派畫家馬內(Édouard Manet)的藝術社會學研究的講座課程。講座內容共分為十八次的講課,分別是 1999 年 1 月 6 日到 3 月 4 日所進行的九 講,講題為〈馬內效應〉(L’effet Manet);以及 2000 年 1 月 12 日到 3 月 8 日所進行的 九講,講題為〈秉性主義美學的基礎〉(Fondement d’une estétique dispositionnaliste)。 除了這十八次講課的內容之外,本書的第二部分則是他未曾發表的手稿〈馬內這個異端: 藝術與評論場域的生成〉(Manet l’hérésiarque. Genèse des champs artistique et critique)。據信這份過去未曾歸檔的手稿,最初起寫於 1980 年代,乃至作者過世之前仍陸續撰寫, 撰寫的目的被認為是要作為 1992 年出版的《藝術的規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Les règles de l’art : genèse et structure du champ littéraire)一書在繪畫場域方面的補充。值得一 提的是,此手稿雖有將近兩百頁的可觀篇幅,卻未曾被整理出版;經由其妻子瑪莉克萊兒‧布迪厄(Marie-Claire Bourdieu)的彙整與重新校編,才在本書中首次問世。除了這兩大部分之外,本書還收錄了其中兩位編輯者為本書所寫的兩篇精采後記。本課程將循著本書,重探布迪厄學術生涯最末期的藝術社會學研究的軌跡。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SS304]
修課班級:社會碩博1,2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逸淳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教師約定時間、地點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馬內的象徵革命》,2022,陳宗文譯。台北:群學。
Manet, une révolution symbolique.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98-2000), 2013 suivis d'un manuscrit inachevé de Pierre et Marie-Claire Bourdieu. Paris: Seuil.
Manet: A Symbolic Revolution, 2017. London : Polity.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布迪厄《馬內的象徵革命》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