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第2學期-6965 多元文化與藝術教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報告兩篇 30
課堂參與 20
出席率 10
期末口頭報告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1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靜芳

教育目標

全球化是今日世界面貌改變的一個基本力量,而這股趨勢也帶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因為它引發了各界共同關注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教育等的議題。拜科技之賜,資訊的傳播速度之快已經是無遠弗屆。強勢文化的在各地的殖民,也造成許多弱勢文化與在地文化的流失。加上各國人口基於各種因素快速的進行國際移動,已經造成了各地前所未有的文化多元性與複雜性。台灣社會本就因族群豐富而呈現多元文化面貌,另外,也因為外籍移工與新住民的移入而產生多元文化上諸多現象與議題。因此,在教育上必須正視這個問題。而透過藝術教育豐富的視覺影像傳達與詮釋上,可以協助學生從創意思辨與實踐上更易於理解多元文化的意涵,內容,並進行相關議題的探究,在了解己身文化的同時,能包容與理解他者的文化,共處一個和諧共榮的社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趙惠玲、丘永福、張素卿、傅斌暉、曹筱玥、鐘政岳 (2006)。當代藝術教育思潮: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1-美術,pp. 33-53。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2.劉豐榮(2001)。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視覺藝術,4,pp. 59-96。
3.劉豐榮 (2002)。社會學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上),pp. 193-222。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
4.袁汝儀 (2002)。文化人類學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上),pp. 223-236。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
5.郭禎祥(1994)。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師大學報,39, pp. 545-582。
6. Vanessa-Isabelle Reinwand-Weiss (2019)。(陳怡倩譯)。從德國的視角檢視藝術教育和未來。21世紀藝術文化教育 ,pp. 28-40。洪葉文化有限公司。
7. Paul Duncum (2019)。甚麼是美學識讀力。(魏意雯譯)。21世紀藝術文化教育 ,pp. 59-71。洪葉文化有限公司。
8.黎明海 (2004)。社區文化與視覺藝術教育的關聯與建構。文化與藝術教育:當代的觀點,pp. 29-73。香港教育學院。
9. 馬素梅(2004)。藝術、文化與價值觀。文化與藝術教育:當代的觀點,pp. 127-152。香港教育學院。
10. 劉仲嚴(2004)。後現代藝術教育與文化發展。文化與藝術教育:當代的觀點,pp. 155-184。香港教育學院。
11. 蔡宗德(2018)。從東南亞的教育文化交流中反思台灣挑戰,傳藝Online,116。http://magazine.ncfta.gov.tw/onlinearticle_132_516.html#
12.趙惠玲、丘永福、張素卿、傅斌暉、曹筱玥、鐘政岳 (2006)。藝術無國界: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1-美術,pp. 33-53。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3.陳箐繡(2002)。藝術、文化知覺和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探討:以1999年「珈雅瑪文化藝術夏令營」為例。人文藝術學報,pp. 435-449。
14. 陳箐繡(2000)。走入社區環境的藝術教育課程:嘉義布袋海的聯想。美育雙月刊,116,pp. 18-25。
15.趙惠玲、丘永福、張素卿、傅斌暉、曹筱玥、鐘政岳 (2006)。生態藝術教育課程理論與實務。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1-美術,pp. 115-140。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6. 傅斌暉(2003)。視覺文化範疇下的多元文化藝術課程設計初探。第四屆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論文集,pp. 62-69。香港中文大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多元文化與藝術教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