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0203 史學導論(上):史學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成績(包括出席率、上課表現、每週摘要、參與討論狀況) | 40 | |
期中書評或專題報告 | 30 | |
期末考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5人,已有64 人選讀,尚餘名額2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政文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大一歷史學系學生而設,課程設計主要在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學」的本質及其知識的產生過程。介紹專業史學的特色、方法、理論,以及從事歷史研究應具備的態度。教學內容將包括史學基本概念、相關議題的爭辯、史家與史學的探討、史學的主觀與客觀、以及探討史學的相關工具運用、研究、寫作、生涯選擇、學術倫理等問題。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數點:
1.建立學生對歷史學的基本概念。
2.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的方法。
3.訓練學生探討與解決史學問題的能力。
課程概述
普遍而言,國內各大學歷史學系所開設的課程中,大抵架構是來自二十世紀初以橫向之斷代史知識作為主要授課內容,再配合各大學歷史系所教師本身所具之專長研究發展出的專題史,來進行講解與研討;斷代史或朝代史的分類被當作是基礎性的訓練,各類專題史多半是專業教師研究上的延伸,成為大學教授在歷史教學上的通則。學術社群的規範、畫分模式、專門領域研究導向和各學系傳統內在的潛規則,影響教學內容多半是偏重在研究與學術取向,於是愈發顯得歷史學的外在形象,是與社會或職務上的需求背離。
過去教育部推動「人文社會革新計畫」的核心要旨在於思考如何回應外在環境變化,培育未來之人才做為主要目標;然而人文學中如歷史學等,如何與職業產生對應?又如何能轉化與運用?相關討論頗多,卻無定論。目前言及應用者,多偏重在史料數位化、史籍分析與電子資料庫應用方面,雖然這與職業有所對應,然實則直接相關工作職缺較少,也不宜當做歷史系應該培養的核心能力。過去教育部於103年所頒訂的「課程分流計畫」中,曾經提出實務型課程培養的學生職場能力,其實所指的是軟實力的概念,而不是專指特定的職業技能。這種能力是要讓學生能在與所學相關,甚至是要能在不同領域中移動,亦即是指要能夠活用。看似合理可行,實際上要擁有這樣的能力,除了學生要有高度的自覺外,課程、教師和教學環境都必須要朝向能建立軟實力的方向才有可能實踐。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四/3,4[H208]
修課班級:歷史系1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選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王政文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五/3,4人文大樓歷史系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王明傑、陳玉玲編譯,《美國心理協會出版手冊: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台北:雙葉書廊,1999。
2.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圖書,2004。
3. 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修訂新版)》,台北:台灣商務,2003,頁235-254。
4. 畢恆達著,《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2005。
5. 許冠三,《大(活)史學答問》,台北:桂冠出版社,1996。
6. 許冠三,《新史學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6。
7. 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8. 黃俊傑譯,《史學方法論叢》,台北:學生書局,1984。
9. 葛昆元編,《怎樣寫書評》,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8。
10. 簡後聰、林君成,《歷史編纂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11. 嚴耕望著,《治史答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
12. 嚴耕望著,《治史經驗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
13. Bloch, Marc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89。
14. Bloch, Marc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89。
15. Edward H. Carr,《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1968。
16. Joyce Appleby, Lynn Hunt, Margaret Jacob編,薛絢譯,《歷史的真相》,台北:正中書局,1996。
17. Keith Jenkins,《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18. R. G. Collingwood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台北:聯經,1981。
19. Stanford, Michael著,劉世安譯,《歷史研究導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20. Tosh, John. The Pursuit of History:Aims,Methods and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History.趙干城、鮑世奮譯,《史學導論:現代歷史研究—目標、方法、新方向》,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
21. Tuchman, Barbara W.著,梅寅生譯,《從史著論史學》,台北:九大文化,1990。
22. Turabian,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Themes and Dissertations.中譯本見,蔡美華譯,《芝加哥大學寫作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史學導論(上):史學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