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0026 詩選及習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20 | |
期末考 | 30 | |
學期作業與習作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鍾曉峰教育目標
本課程建立於對古典詩歷時性發展與作家經典作品選讀的基礎上,再透過由閱讀經驗累積的情意感受能力與掌握格律體製的認知能力,進行實際的寫作練習。閱讀古典詩,不惟是審美心靈的涵養,經由對詩人所處時代情境、面臨生命課題的闡釋,引領學生理解詩人如何透過文字去介入、回應,期使學生能夠在詩歌的閱讀中,對內在自我有更真切的理解與觀照。最後,在實際的課程參與中,建立對古典詩歌詮釋與批評的基礎素養。
課程概述
A班;古典詩學在中國文學發展中極具代表性,是以「詩選與習作」乃中文系必修基礎課程之一。本課程從古詩至近體詩演變過程中,擇選名家詩作,加以研讀,由於本課程乃學年課,課程安排以上學期教授古體詩,下學期教授近體詩為原則,配合習作原則講授,以期訓練學生具備讀詩-賞詩─吟詩─作詩之能力。主要授課內容包含:詩學基礎知識、歷代詩選讀、古典詩習作三個主軸。教學目標有四:建構基礎古典詩學知識、掌握中國詩學發展脈動、重要詩家作品認識及品鑒、奠定古典詩創作興趣及基礎。預期通過本課程之學生可培養「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不學詩無以言也」的能力,達到「溫柔敦厚」的詩教涵育。
B班:本課程為大二必修課程,針對中國文學最為燦爛的文類—古典詩,選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唐宋詩、明清詩,並講解詩歌格律及作法,期望培養學生古典詩歌之閱讀、鑑賞與寫作能力,並進而能深入研究古典詩相關論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一/3,4[H209]
修課班級:中文系2A
修課年級:3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鍾曉峰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三/14:00-16:00[H519]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清.高步瀛編:《唐宋詩舉要》,臺北:里仁書局,2004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0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1991張夢機:《近體詩發凡》,臺北:中華書局,1970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
許清雲:《古典詩韻易檢》,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葛兆光:《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上海:復旦大學,2008
侯迺慧:《唐詩主題與心靈療養》,臺北:三民書局,2005
錢鍾書:《宋詩選注》,臺北:書林出版社,1990
顏崑陽:《古典詩文論叢》,臺北:漢光文化,1987
黃永武:《中國詩學》,臺北:巨流,1977
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出版,1993
劉若愚著,王貴苓譯:《中國詩論》,臺北:幼獅出版社,198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詩選及習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