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0210 中國歷史地理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狀況 20 不定期點名六次,有四次以上缺曠課紀錄者扣考。
書面報告 50 作業類型:個人作業與分組作業。
期末考試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識仁

教育目標

歷史地理學是探索歷史時期各種地理現象的演變及其和人們的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的相互影響,它的學科性質是屬於現代地理學的一支,且是歷史學、地理學的輔助學科。課程中透過史料及相關論文之閱讀,並在課堂上加以討論,期使修課同學瞭解中國歷史各個時期之地理相關問題,建立初步的中國歷史地理知識。全學年課程分為五大主題:「什麼是歷史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傳統輿地典籍介紹與選讀」、「歷史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地理」。其中「歷史自然地理」與「歷史人文地理」乃藉取地理學的子科目區分,故「歷史人文地理」項下可再依授課時數之須求,細分子題,如「政治地理」、「經濟地理」、「文化地理」、「軍事地理」等,可彈性調整學期中並藉論文摘要、書評及學期報告之習作,加強同學思考與寫作之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北辰,《王北辰西北歷史地理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王恢,《中國歷史地理通論》,台北,學生書局,1991。
王庸,《中國地理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史念海,《中國古都和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8。
史念海,《中國歷史人口地理和歷史經濟地理》,台北,學生書局,1991。
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史念海,《河山集(一集)》,北京,三聯書店,1963。
史念海,《河山集(二集)》,北京,三聯書店,1981。
史念海,《河山集(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史念海,《河山集(五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史念海,《河山集(六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史念海,《河山集(七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史念海,《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1。
史念海,《黃河流域諸河流的演變與治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9。
史念海主編,《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中國歷史地論叢」增刊)》,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98。
石璋如等著,《中國歷史地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
宋晞,《方志學研究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侯仁之,《歷史地理學四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侯仁之,《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前田正名著、李憑等譯,《平城歷史地理學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
前田正名著、陳俊謀譯,《河西歷史地理學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
姜道章,《歷史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4。
馬正林,《中國城市歷史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張全明、張翼之,《中國歷史地理論綱》,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台北,木鐸出版社,1984。
陳芳惠,《歷史地理學》,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7。
童書業,《中國疆域沿革略》,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57。
華林甫,《中國地名學史考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華林甫編,《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1949-2000)》,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黃盛璋,《歷史地理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
錢穆,《古史地理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2。
譚其驤,《長水集(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譚其驤,《長水集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上、下)》,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共八冊)》,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歷史地理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