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118 智慧物聯網軟硬體整合實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期中小考(35%) 35
期末考+期末小考(35%) 35
習題與平時成績(10%) 10
2週彈性課程(20%)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5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4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苗新元

教育目標

本課程自113學年度起申請「彈性學習 學期16+2」之課程。旨在讓學生建立電機電路專業智識、維持課程品質、維護學生受教權、並使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之養成。 授課方式:規劃16週實體理論課程,2週彈性課程。彈性課程時間統一規劃於第17-18週。 物理計算是一門經由學習人類如何通過計算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學科; 它首先考慮人類如何在應用計算機加上感測器與控軟體來表達自己。在本課程中,我們以人體感觀意識為既定,並嘗試在其表達範圍內設計計算機之應用程序來整合人類的”感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員將學習計算機如何將我們身體發出的能量變化(以聲音、光、運動和其他形式)轉換為它可以讀取和解釋的不斷變化的電子信號; 並將了解執行此操作的感測器,以及稱為微控制器的簡單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可以讀取感測器並將其輸出轉換為數據。最後,將了解微控制器如何與其他計算機通信。 整體上,學員將由觀察開始並構建設備,將花費大量時間構建電路、焊接、編寫程序、構建結構以容納傳感器和控件,並弄清楚如何最好地使所有這些事物與人的身體感觀上之相關聯。 由於本課程相當著重MCU,感測器與控制程式之結合。所以本課程將由Arduino+Esp32 MCU之理論與使用開始,再撘配37款感測器,與整體之控制程式開始。 為了推廣物聯網的應用範圍,心須先讓學生們了解感測器整體架構,並培養其對感測器元件及系統之觀念。透過由淺至深的課程編排,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導同學,減少繁雜的數學推導且多用淺顯易懂的物理觀念,闡釋課程內容的重點,使學生更能吸收進而內化成知識,希望同學修完這門課程,能對感測器技術感到興趣,未來可以選修本系開設之更高階的奈米電子或人工智慧等相關課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自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智慧物聯網軟硬體整合實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