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933 文化與敘事:說故事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及課堂表現 30 細節於開學第一週說明
作業/練習 40 細節於開學第一週說明
期末成果發表 30 細節於開學第一週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敦為

教育目標

*請選課同學留意:為維持授課品質,本課程選修人數若已達 60 人,不再開放加簽。外系有興趣的同學,請務必於開學第一週,到課堂和老師洽談確認意願後再選修。 **課綱正式版本,請參閱開學第一週課綱 (公布於本系網站 --> 大學部 113-1 課程 -->文化與敘事:說故事社會學) 這門課之前曾開過,有興趣者可先自行參考 112-1 這門課的課綱。請見下方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vutUiRJsCeByVKhPHhiyj389kJ4jfN4/view 但 113-1 會做一些微調。 這門選修課,邀請參與者一起探索「說故事」在人類文化與社會運作中的獨特意涵和影響。課程將關注以下幾個問題:為什麼人需要「說故事」?說故事有哪些不同的敘事表現方式和策略?為何特定的敘事與修辭,會產生認同、情緒、瘋傳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社會行動? 本課程將根據以上核心問題,介紹社會學、文化研究及其他相關領域探討「故事」與「敘事」的基本觀點。課程也將結合如故事行銷、語言修辭、報導文學、傳記、飲食文化、影音敘事、數位敘事的相關案例和技法,引導參與者嘗試和測試不同的敘事策略,逐步認識語言、思考和溝通傳播產生的社會與文化影響。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有興趣了解本課程探索目標的參與者,可自行參考以下相關著作:

柯志明,2005,〈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台灣社會學》10: 149-170。
邱于芸,2014,《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臺北市:遠流。
張婉真,2014,《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遠流。
陳玉箴,2020,《「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臺北市:聯經。
蕭阿勤,2010,《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Bergstroem, Bo著、陳芳誼譯,2011,《視覺溝通的文法》。臺北市:原點出版。
Jurafsky, Dan著、游卉庭譯,2020,《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臺北市:麥田出版。
Rea, Christopher著、許暉林譯,2018,《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臺北市:麥田出版。
Shiller, Robert J.著、許瑞宋譯,2020,《故事經濟學》。臺北市:天下雜誌。
Siefer, Werner著、管中琪譯,2019,《敘事本能:為什麼大腦愛編故事》。臺北市:如果出版。
Simmons, Annette著、俞沈彧、沈曉鈺譯,2019,《說故事的力量》。臺北市:樂金文化出版。
Tilly, Charles著、林怡婷譯,2023,《人為什麼要找理由?》。臺北市:三民。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化與敘事:說故事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