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938 媒介與溝通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和討論 30
社群帳號經營 30
issue memo 40 共寫四篇,主題與週次待定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蕭煒馨

教育目標

媒介(media)概念可以從兩個面向進行討論,一是具體的媒介技術,從文字、印刷術,到近代的廣播、電視、電影、電腦和網路,都可稱為媒介;另一個面向則是抽象的媒介文化,每一種媒介都為社會形塑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甚至扮演了改變社會的重要角色,如印刷術引起的宗教革命(聖經的普及)和科學革命;近20年來,電腦、網際網路與AI的影響展現在各領域中,舉凡政治、行銷、教育等,都正在面對資訊爆炸帶來的變化。課程中除了探討不同種類的媒介之外,也探討媒介在溝通之中扮演的角色,另外也會學習不同媒介學派的觀點。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語言、文字、視覺媒介如圖像、影像、電腦和網路等,那麼溝通就不可能出現,也不可能形成文化。如果溝通是社會的基本元素,那麼媒介就是溝通之所以可能的重要元素,因此兩者相互依賴也缺一不可。如果每一種媒介都建構一個新的世界,就像不同的語言展現出不同的世界觀,那麼,各種不同的媒介必然也形成了不同世界,而我們所熟悉的社群平台整合了過去各種不同媒介,是否與過去的媒介形塑了相同或相異的世界?透過這堂課,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來進行觀察。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Gilbert Simondon著,許煜譯,《論技術物存在的模式》,2024,南京大學出版社。
Elihu Kartz, John Durham Peters等著,常江譯,《媒介研究經典文本解讀》,2022,北京大學出版社。
Herbert Marshall McLuhan著,鄭明萱譯,《認識媒體:人的延伸》,2015,貓頭鷹出版社。

其餘課程使用文本於開學前補齊。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媒介與溝通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