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945 陳映真與當代台灣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電影心得 | 25 | 一千字以內 |
memo數篇 | 25 | 字數不限 |
學期報告 | 50 | 三千字以內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8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6 人,選上機率為33%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鍾有良教育目標
陳映真的文學創作是現實主義的,隨時關注著當代台灣社會的重要問題。從1950年代以來的國際冷戰,1960年代的中西文化與現代詩論戰,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鄉土文學論戰,1980年代的跨國資本與全球化,乃至1990年代以來對理想主義的歷史回顧與反思,都深刻地反映在陳映真的小說作品中。這些影響著當代台灣社會的重要社會議題論,陳映真猶如社會學家那樣地思考與分析著。通過閱讀陳映真的小說,得以激發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這些社會議題。
陳映真又是繼承傳統和面向傳統的。比如說,陳映真曾經提到要“更好地學習楊逵精神,做好楊逵先生的學生自勉。"這不僅在繼承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寫實主義傳統的意義上,還在民族團結意義上接續和開展反帝反殖的傳統。陳映真更是力行實踐,在1985年創辦的《人間》雜誌,這份雜誌廣泛而深入地報導和關懷勞工、農民、原住民、以及環境等議題。《人間》雖然只發刊5年左右,卻影響了無數的學子。如今重讀發刊詞:“我們盼望透過「人間」,使彼此陌生的人重新熱絡起來;使彼此冷陌的社會,重新互相關懷;使相互生疏的人,重新建立對彼此生活與情感的理解;使塵封的心,能夠重新去相信、希望、愛和感動,共同為了重新建造更適合人所居住的世界,為了再造一個新的、優美的、崇高的精神文明,和睦團結,熱情地生活。"依然讓人有熱切的共鳴。
這門課的企圖是,藉由閱讀陳映真的小說和視角,對戰後台灣的和區域的歷史和社會思潮進行探索與重新認識。主要閱讀材料是陳映真數十年來的小說創作,課前務必細讀文本,寫下閱讀心得,作為每次上課討論和學期報告寫作的基礎。每次上課進行方式是同學分組討論,引言報告,教師總結討論。學期成績來自學期報告50%、電影心得25%,以及讀書筆記數篇佔25%。學期報告在期末由每位同學以口頭報告後繳交。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6,7,8[C221]
修課班級:社會系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鍾有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見時間和地點:須事先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陳映真小說集》1-6冊,台北:洪範書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陳映真與當代台灣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