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950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歷程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參與 | 15 | |
文獻摘要 | 15 | 三篇,每篇佔總成績5% |
期中考 | 35 | Take home exam |
期末考 | 35 | Take home exam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15 人選讀,尚餘名額3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彭思錦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本課程目標在於閱讀過往學者對於台灣社會發展過程的研究,來了解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面向與發展。透過對照各種不同的研究觀點,本課程希望修課同學能夠理解台灣在社會發展中的特殊性,並透過批判性思考討論這些觀點可能忽略的面相或認知盲點,藉此挖掘這些相關領域的新興研究方向。
課程概論:馬克思認為下層結構(經濟)的變化會造成上層結構(政治、文化、思想等)的變遷。本課程將台灣作為經驗場域,討論台灣戰後的經濟發展過程如何影響了當前的社會思想的潮流與演變過程。過往社會學研究往往忽略了「時間」與「空間」這兩個結構層次的變項如何影響社會的變遷,本課程希望透過針對台灣經濟史與社會史的各種文獻回顧,思索台灣身處東亞的特殊性為何,並將討論的焦點聚焦在戰後台灣的發展過程。另為了對戰後台灣有著更深一層的理解,本文前三週授課將概略地回顧荷蘭、清朝、以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經濟發展特色,作為理解戰後發展的前情提要。接著本文將討論各種分析台灣戰後經濟發展過程的理論與經驗研究,作為思考台灣未來創新可能的分析框架。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2,3,4[C101]
修課班級:社會系3,4
修課年級:3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彭思錦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課後教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Looney, Kristen. 2012. The Rural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rnization Campaigns and Peasant Politics in China, Taiwan and South Korea.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Wade, R. 2004.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王振寰. 2010. 追趕的極限: 臺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東升. 2003. 積體網路: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瞿宛文、安士敦,瞿宛文校訂,朱道凱譯,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共264頁,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歷程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