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1992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0
期末考 20
期末報告 20
出席、課堂參與 10
演講心得 15
課堂演練 15 預計有四次的演練,將在四次當中選擇三次的分數計算。每次演練佔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78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黎芸靈

教育目標

人類的行為是由身體、心理、歷史、社會與文化情境等多重因素所造成的,在這些情境中,人們時常會面臨來自生理、心理或社會層面的需求,因此需要有效的因應這些需求,這種能力稱為適應。 這堂課的目的在於協助學生了解人類在不同階段的適應過程。理解人的適應與社會調適的過程被視為是促進人類與社會福祉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社會工作專業的目的。 本課程為學年課程的後半部,因此選修此堂課的同學,須已具備上學期課程的相關知識。 延續上學期的課程內容,本學期將從「兒童中期」開始,一直到老年期結束。 請注意,課程大綱將會依教學進度及學生需求進行調整。另外,課程進行方式將在第一週上課時詳細說明,欲修習此堂課的同學請第一堂課一定要出席。

課程概述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是社會工作系的必修課程,作為一個專業的社會工作師必須對人類行為有多元的瞭解。人在情境中是這門課的重要概念。因此一方面要探討人類在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生理、心理與社會面的重要發展及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及意義,另一方面要觸及與人類因應境有關的重要社會環境。人類在社會環境中有哪些因素是優勢,哪些因素是屬於弱勢或傷害性的元素。人類行為又如何受內在本身因素及外在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工作者要如何做一個協助案主適應及滿足需要的中介者。如何協助案主與社會環境中的調適,如何由社會環境中取得資源同時減少社會環境的傷害因素也是這門課包含的重點。藉著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與介紹,充實學生有瞭解及分析個案的能力並且增進學生做處遇計畫的確實條件是本課程的目標。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張宏哲(審閱),張宏哲、林昱宏、吳家慧、徐國強、陳心詠、鄭淑方 (合譯) (2021年6月)(四版再刷)。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中文(第四版) (J. B. Ashford & C. W. LeCroy原著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第六版) 。台北:雙葉。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