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002 人文:生命美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與課堂表現 15 每週以iLearn教學平台點名,出席低於6次(含),此項成績以零分計算。
期中考 25 按課程進度與內容,進行紙筆測驗
期末考 25 按課程進度與內容,進行紙筆測驗
學期報告 25 歷史博物館參觀心得
學生自主實作表現 10 按實作表現、參與情形或相關成果予以評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73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靜芳

教育目標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以館藏豐富中國文物,名列世界知名博物館的排行前端,成為各國遊客來到中國或臺灣必定參觀的重要觀光駐點。另一方面,由於近年來清宮劇深受民眾歡迎,進而引發社會大眾對於明清宮殿、帝后與皇室成員及其生活起居等的好奇與興趣,連帶提升民眾踏入故宮博物院的意願。然而,大部分民眾進入故宮博物院,觀賞各項文物與各區展覽時,多數是匆匆瀏覽而過,雖然有展版文字作為輔助說明,但是在未有先備知識的情況下,較難以察覺不同時代的文物所展現的風貌與特徵。有鑑於此,本課程的開設將結合歷史、文物與宮廷建築,透過紫禁城內主要建物的介紹,例如三殿三宮、東西六宮,並且說明與這些建物有關聯的人物、器物與事件,帶領修課同學領略紫禁城之美、明清文物的珍稀,以及明清歷史的趣味,在這樣的基礎下,相信日後同學們前往故宮博物院,觀賞院內收藏文物時會有更多的感觸。 人文領域的課程目標在於啟發學生美的鑑賞與願意為善的藝術涵養,藉由本課程的開設,希望建立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上與欣賞故宮文物之間有更多的連結,包括: 1.喚起歷史記憶:歷史認知有助於形成個人和社會的身份認同感。人們通過文物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進而構建對自身的認識。 2.體驗藝術與美感:透過欣賞這些藝術品,人們能夠豐富自己的美感體驗,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文物的美感也可以啟發同學們對藝術的喜愛,進而考慮將來投入推動藝術文化的發展的職涯方向。 3.增進實體社交活動:同學們可以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與他人分享對文物的興趣,擴展社交圈,並共同努力保護和傳承文物。 3.傳承文物教育與知識: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博物館所收藏的文物可以作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透過賞析文物來傳遞知識。這種知識傳承不僅局限於學術領域,還包括社會價值觀、道德標準等。文物的賞析有助於將這些價值傳承給後代。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閻崇年,《大故宮》,台北:聯經,2014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生命美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