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003 人文:生命美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期末測驗 | 60 | 以申論題作答。 |
期末書面心得 | 20 | 針對課程規劃的學習單討論主題,擇一子題發揮學習心得與反饋,字數不限,最慢於期末考當週以紙本形式繳交。 |
出席率與課堂討論 | 10 | 依修課同學每週出席率與課程表現,酌予評分。 |
學生自主實作評量 | 10 | 第17、18週學生自主實作表現評量成績,由通識中心辦公室提供。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慧芬教育目標
在世界範圍內,各民族的社會生活都相當重視社會成員的「生命禮俗」:從出生、成年、結婚、壽誕,以至死亡、祭祀,生命每個重要的轉折階段,都意味著身體、心境和社會角色的改變。回望中華禮樂文明的誕生,不僅是對生命之美的禮讚,更是在日常情境中通過儀式洗禮,浸潤身心內外,啟發人們鑑賞個體生命之美的多種姿態,而以個體影響羣體,培養出與人為善、互助樂寧的德性光輝。
本課程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向學生介紹傳統「禮」文化的基礎概念,引領學生進入「禮」的人文國度,以此構築儀式化生命美學可能觸及的諸面向,設立「生育禮」、「成年禮」、「婚禮」、「慶生禮」、「養老禮」、「喪禮」、「祭禮」、「生活禮儀」、「人際交往」九大核心主題,並搭配與課程相關的圖文資料、影音視頻和通俗故事,加強印象,冀使同學能以「禮」作為一生修身踐行的圭臬,自發實踐中華禮樂文明的人文素養,塑造立身處世的理想風範,繼而邁向自信美好的人生旅途。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二/6,7[C119]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傳統生命禮俗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慧芬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上課前、後及中間休息時段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法〕范熱內普著,張舉文譯,《過渡禮儀》,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何聯奎,《中國禮俗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7年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上) 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下) 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李豐楙,《慶典禮俗》,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10年
周何,《古禮今談》,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2年
林素玟,《禮記人文美學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姜林祥,《禮記智慧名言故事》,臺北,廣達文化事業公司,2010年
海英,《禮儀中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
曹建墩,《先秦禮制探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郭振華,《中國古代人生禮俗文化》,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彭美玲、呂敦華等著,《深情相約:婚嫁禮俗面面觀》,臺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
黃宛峰,《禮樂淵藪 《禮記》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葉國良,《中國傳統生命禮俗》,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年
葉國良、李隆獻等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自編講義/課堂幻燈片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生命美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