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016 人文:宗教精神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0
期末考 20
期中作業 20
期末作業 20
出席表現與學習態度 10
實作體驗課程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白恒旭

教育目標

(一)人文領域課程目標: 在於啟發學生美的鑑賞能力與願意為善的藝術涵養。 (二)本課程之實質意涵: 佛法自漢代時期正式東傳中土,經魏晉時期之消化,繼隋唐時期之發展,歷宋明時期之轉變,在中華文化思想發展史上具重要之地位。印度佛學若無華夏此豐沃之土壤予以落地、成長,則無當今之法傳;而中華文化若無印度佛學思想之潤澤,則無今日之氣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並且交融和合。若能研習、理解佛學思想之要義,則有助於深入體證東方文化之重要思維模式及其特殊性格;本課程希望學習者能吸收其無上之智慧,並且能藉此發用於生活當中,以對應、解決此生之種種生命課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十四講表。
2. 大專佛學講座十四講表:慧律法師蒐集。
3. 《阿含經》選讀。
4. 《金剛經》選讀。
5. 《佛說阿彌陀佛經》選讀。
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選讀。
7. 《心經》文本。
8. 《維摩詰經》選讀。
9. 《大方廣佛華嚴經》選讀。
10. 《法華經》選讀。
11. 《六祖壇經》選讀。
12. 禪宗公案選讀。
13.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1999)。
14. 于凌波:《簡明佛學概論》(台北:東大圖書,1991)。
15.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駱駝出版,1994)。
16. ﹝俄﹞舍爾巴茨基:《佛教邏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7. 教師自編講義─中國佛學之華嚴、天台、禪宗三大思想大綱講述。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宗教精神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