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051 人文:人文經典與典範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觀賞電影心得繳交 | 20 | 繳交對自己人生有所啟發的經典電影觀賞心得[請於期中考後一週的週四(113/11/14) 23:59 以前,上傳2000字觀影心得] |
期末考試 | 20 | 申論題型與創意發想題型 |
課堂表現與出席狀況 | 30 | 課堂參與度將會是重要的評分參考指標 |
分組討論與上台分享報告 | 20 | 同學實際參與分組討論與上台分享報告的情況 |
學生自主實作表現 | 10 | 由通識中心統籌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5人,已有54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蘇信恩教育目標
(一)人文領域的課程目標在於啟發學生美的鑑賞與願意為善的藝術涵養。
(二)生命本身就像是一部部連續不斷的電影。本課程將著重對生命智慧有所啟發的非文字經典--電影為核心文本,以具影響力導演所導的電影,及電影中人物所形塑的典範,來開啟與藝術涵養、美的鑑賞、發現美善素養、願意良善等有關的人文對話。這個深度對話包含授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互動,以及同學與同學之間面對面的討論與交流。本課程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為讓同學在此過程中尋找這門通識教育課程的靈魂,思索有關人生、社會、美善和知識的諸多問題。
(三)這門課程亦為讓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能藉此了解為何需要學習這些經典電影,又能如何以這些具影響力導演或電影中人物為其典範。並促使其能透過這些經典電影增添美學素養,以進行人文對話,深入理解生命的美善與價值,且藉由此培養同學們的藝術涵養與批判思維。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四/6,7,8[C221]
修課班級:共必修2-4
修課年級:2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電影藝術賞析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蘇信恩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二 4:10-6:10PM H432
星期三 5:10-7:10PM H432
請同學事先預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llen, Don著,張靚蓓譯,《再見楚浮》。台北:遠流,1996。
Bordwell, D. & Thompson, K.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臺北:麥格羅希爾,2013。
Bordwell, D.著,《開創的電影語言:艾森斯坦的風格與詩學》,游惠貞譯。台北:遠流,1995。
Grazzin, Giovanni著,邱芳莉譯,《費里尼對話錄》,。台北:遠流,1993。
Hayward, S. & Vincedeau, G. (eds.). French Film: Texts and Contexts. London: Routledge, 1990.
Spoto, Donald著,《天才的陰暗面:緊張大師希區考克》,韓良憶譯。台北:遠流,2000。
Suber, H.著 ,游宜樺譯 ,《電影的魔力:揭開電影成功的魔力秘訣與元素》,臺北:早安財經,2009。
Thompson, K. & Bordwell, D.著,《電影百年發展史》,廖金鳳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1998。
黑澤明著,陳寶蓮譯,《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臺北:麥田出版,2014。
金基德、鄭聖一等著, 範小青譯,《野生金基德》。上海:上海人民,2011。
弗雷德里克‧斯特勞斯,傅郁辰、謝強譯,《欲望電影:阿莫多瓦談電影》。北京:人民文學,2007。
姚曉濛著,《電影美學》,臺北:五南,1993。
謝世宗,《侯孝賢的凝視:抒情傳統、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臺北:群學,2021。
焦雄屏,《法國電影新浪潮》。台北:麥田:2004。
詹姆斯‧納雷摩爾,《黑色電影:歷史批評與風格》,徐展雄譯。廣西師大,2009。
齊格弗裏德‧克拉考爾,《從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國電影心理史》,黎靜譯。上海:上海人民,2008。
齊隆壬著,《電影符號學》。臺北:書林,1992。
鄭樹森,《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臺北:洪範,200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人文經典與典範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