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091 自然:科學探索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末考 90 以期末考為主要
平時小考 5
出席率 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85 人選讀,尚餘名額-1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楊宗愈

教育目標

大肚山區因該地人類活動頻繁,其原生林地多已經被破壞,次生林的生長經多年的休耕,也已經鬱鬱蒼蒼。臺灣原生物種有4,000多種,學校位於大肚山區,經早年林善雄教授等的調查已經條列有約550種維管束植物;經過多年,現在有更多物種被引進學校或有些物種被淘汰消失,然遑論校園以外植物,單單校園內的物種,不要說是一般科系,就算是專業相關科系的同學也不一定認得上百種植物或叫得出名字。人類源自大自然,而校園有如此多綠地綠樹卻無從讓在學學生、假日遊客、返校系友來認識,其實是非常可惜! 本課程希望自「植物」開始介紹,有了基本概念與認識後,再講述植物學發展的歷史及研究方式的演進,臺灣植物調查發現的歷史,再開始要大家自我們周邊的一花一草認識起,擴及整個校區,再到台中地區,低海拔到高山及臺灣以外的植物,讓學生知道到什麼叫做「植物的多樣性」,才能真正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與生命的奧妙。1. 建構學生對「植物科學」的基本概念,進而體認到我們生物其實是離不開植物世界。 2. 讓學生明瞭植物科學研究歷史及方法,以理哲學方式、系統學方式、歸納演繹方式來作為未來自己可能的學習方法;並能了解臺灣植物發現史,讓學生知道先人是如何篳路藍縷建立臺灣植物資源資料。 3. 由身邊物種開始認識,進而地區、臺灣及世界植物,了解生物多樣性中植物的部份。 4. 自植物多樣性的認識,體認的自我的渺小,向自然界學習謙卑,尊重每一生命。 5. 建立自我學習機制,即使畢業後,仍知道如何查詢相關資料,以期達到終身學習之目標。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自編材料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自然:科學探索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