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187 社會:多元公民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 20 出席、發言、參與通識中心規劃自主實作等
課堂小組報告 30
隨堂心得 20 至少10次
期末小組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79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善聖

教育目標

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在於啟發學生能夠承認差異,願意肯定自我、欣賞他人與尊重差異。而音樂作為一種社會建構,它是人類生活濃縮出來的精粹。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方的音樂,都承載著它所處社會的記憶、想望甚至是傷痕。本課程將以音樂作為主題的觸發,跟著音樂的旋律進入不同的故事、議題、歷史、國家與文化,然後在當中重新認識身邊的人事物,也在當中為自己定位,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多樣性與文化的變遷。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這些中世紀的人》。Robert Fossier。上海社科院。2011。
-《浪慢主義》。Gerhard Schulz。晨星出版。2006。
-《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Norbert Elias。2005。
-《音樂神童加工廠》。Isabella Wagner。華東師範大學。2016。
-《音樂社會學導論》。TW Adorno。中央編譯出版。2018。
-《音樂社會學》。Max Weber。西南師範大學。2014。
-《音樂與社會》(思想24)。聯經出版。2013。
-《毒蛇教練的台灣流行音樂講座》。馬任重。左岸文化。2011。
-《孽子》。白先勇。允辰文化。1992。
-《假面的告白》。三島由紀夫。木馬文化。2018。
-《鱷魚手記》。邱妙津。刻印出版。2006。
-《蒙馬特遺書》。邱妙津。刻印出版。2006。
-《器物的象徵:佛教打造的中國物質世界》。John Kieschnick。遠足文化。2020。
-《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Tamin Ansary。廣場出版。2017。
-《西方憑什麼》。Ian Morris。雅言文化。2015。
-《上等舶來學》。鹿島茂。麥田出版。2013。
-《生命中不可成受之輕》。Milan Kundera。皇冠出版。2018。
-《世界秩序》。Henry Kissinger。中信出版。2015。
-《愛情作為激情: 論親密性的符碼化》。Niklas Luhmann。五南。201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多元公民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