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3859 中文:敘事與思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含點名) 20 點名超過三次未到,學期成績以不及格計算
平時作業*4 30 共四次作業,選三次繳交
期末團體報告 40 每位組員都必須參與書面與口頭報告
AI生成作品與心得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3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介如

教育目標

本課程「敘事與思辯」的對象為大一新生,藉由文學作品的主題式閱讀,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層面的議題。課程首先以文本閱讀與分析的方式進行,進而思辨文本及文本之外衍生而出的相關問題,試圖將文本與個人經驗連結、與社會狀態互動。課程以小說為主,並加入紀錄片、散文,以及AI生成的實作,以增加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透過不同作品的閱讀,希望能讓初進大學的新生們,了解到文學的多元性,也讓學生主動建立起自己的文學觀。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台北:允晨,2000。
胡淑雯:《哀艷是童年》,台北:印刻,2006。
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台北:麥田,2021。
袁瓊瓊:《自己的天空》,台北:洪範,1981。
成英姝:《公主徹夜未眠》,台北:聯經,1994。
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台北:二魚,2007。
陳楸帆:《荒潮》,武漢:長江文藝,2013。
平路:《禁書啟示錄》,台北:麥田,1990。
林新惠:《瑕疵人型》,台北:時報,2020。
劉宇昆:《摺紙動物園》,台北:新經典文化:2018。
黃惠偵:《日常對話》,2016。
王久良:《塑料王國》,201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敘事與思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