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已於 2024-08-29停開

113年第1學期-5187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2 人選讀,尚餘名額28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4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喬育

教育目標

本課程旨在有系統地描述全球華語文能力測驗的現況、教學與測驗評量的關係、華語文測驗評量理論與名詞釋義、華語文能力測驗的編製與題型、華語文口說測驗與評量、華語文寫作測驗與評量、華語文試題的難易度分析、華語文試題的鑑別度分析、華語文試題選項的誘答力分析、華語文試題的效度與信度分析、華語文課堂測驗與多元評量,以及華語文測驗與評量研究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並彙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裡的「華語文教學」考科有關華語文教育測驗與評量的試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修習本課程的學生瞭解並掌握海內外華語文教育測驗與評量的點線面,將之有效地運用於華語文教學實務中。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Main textbooks
蔡喬育(2023)。華語文教育測驗與評量。亞馬遜。
Cai, Qiao-Yu (2018). An item analysis of a self-made placement test for an immigrant Chinese program. In
Qiao-Yu (Ed.), Chinese as a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pp. 83-
109). Palgrave Macmillan.
Cai, Qiao-Yu & Chao, Feng-Mei (2021).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reading tests in the TOCFL
Band A Level and HSK Level 4。於任弘、周靜琬(主編),華教播種者-紀念董鵬程先生文集(頁 277-
308)。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Zhang, D., & Lin, Chin-Hsi (2017).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ssessment. Springer.
Self-mad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Reference books
王保進(2002)。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二版)。台北:心理。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二版)。台北:心理。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茂興(譯)Kenneth D. Hopkins 原著(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學富。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范德鑫(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
邱皓政(2001)。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台北:五南。
張莉萍(2002)。華語文能力測驗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許擇基、劉長萱(1992)。試題作答理論簡介。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生玉(2003)。心理與教育測驗(十六版)。台北:精華。
陳英豪、吳裕益(2003)。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單小琳(1999)。多元評量。台北:聯經。
劉英林(1994)。漢語水平考試研究。北京:現代出版社。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
ACTFL National Standard.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Hill, C., & Parry, K. (1994). From testing to assessment. NY: Longman.
Hughes, A. (2003).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dsen, H. S. (1983). Techniques in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