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6455 論文寫作(Ⅱ)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口頭報告及討論(20%) 20
碩論改寫的期刊論文(30%) 30
配合進度的小作業/Weekly issue memo(20%) 20
研究計畫書(30%)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9 人選讀,尚餘名額6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 正

教育目標

整體而言,本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完成兩件事:第一,寫一篇期刊論文。聽來瘋狂,畢竟學界有太多老師也寫不出期刊論文... 請相信,沒那麼難。各位都是博士班學生,都寫過碩士論文。我們要用幾週時間,共同努力,把各位的碩士論文都改寫成期刊論文投稿發表。第二,寫一個論文計畫書。這點仍然讓人存疑,因為學界有更多老師申請不到各類研究計畫。經由本課程的學習與討論,每位同學應可形成博士論文研究計畫的雛型。包括問題意識(problematique),文獻整理、概念架構、研究假設、資料蒐集的方式、可行性評估等應該關照到的各個環節。我會在環環相扣的知識生產過程中,以我的經驗和你們分享,協助你們完成上述二件任務。但我畢竟只是扮演「教練」的角色,你們才是真正的players,你們投入的程度將決定你們自己的學習成果,也決定你們未來會不會成為永無畢業之日、甚至畢業後又只能眼高手低的無病呻吟之輩。 論文寫作,尤其是學位論文,對大多數的研究生來說常會遭遇著信心危機,常不斷質問自己:「我是否是塊走學術研究的料子?」不過,不必太氣餒和充滿挫折感,因為很多身為過來人的老師們,在他們當研究生的求學階段也常面臨這種soul-searching的自我懷疑。論文寫作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起伏跌宕(ups and downs)的歷程,有時候難免會遇到寫作的瓶頸(writer’s block),而陷入膠著不前的愁雲慘霧之中。然而在突破和超克困境後,又會有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氣飛揚。論文寫作不但是對自己在研究所知識學習的統整勞動,同時也是對個人意志與毅力的嚴峻考驗,有些「寫作症候群」會逐漸浮現,有待寫作者一一克服、化解。 本課程的設計,即在幫助博士班同學能以自己熟悉的或有興趣的議題,有效率而平順地完成一篇論文,也能寫出四平八穩的研究計畫。這門課是「基本功」的在職訓練課程,「學中做」與「做中學」是這門課的基本調性。因此,每一位博班同學都要積極動作,請建立一個研究日誌檔案,記錄你的所思所學,並帶到課堂上來討論。本課程除了是一個工作坊之外,也是一門討論課。我們研讀的教材份量有限,但同學們要相互進入彼此的關懷與困惑,瞭解他人的困難與突破就是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契機。因此,大家在上課之前要備妥自己的發言、上課時傾聽他人的發言,參與大家的討論。 總之,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從「如何確立提問」到「規劃適切的研究設計」,並發展出聚焦與細緻的論點。這是一門論文寫作的「實作課」,是一個知識工匠們的工作坊,所以,Get your hands dirty!這是學者和研究生的本務,論文就得寫,研究就得做。告訴各位,幾年沒寫論文、幾年沒做研究,就再也寫不出論文,也不會做研究了。大家加油。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主要參考書目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臺北市:學富文化。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臺北市:行人。
Booth, Wayne C., Colomb, Gregory G., and Joseph M. Williams. 2003. The Craft of Research.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譯:《研究的藝術》。臺北市:巨流,2009。
Burawoy, Michael. 林宏宗等譯,2005,《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台北市:群學。

2. 延伸閱讀
Alford, Robert R. 1998. The Craft of Inquiry: Theories, Methods, Evid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臺北市:群學,2011。
Becker, Howard S. 1986.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 Book, or Articl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譯:《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臺北市,群學,2009。
Castetter, William and Richard Heisler. 1988. Developing and Defending A Dissertation Proposal.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Gibaldi, Joseph. 2003.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6th edition.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中譯:《MLA論文寫作手冊》。第六版。臺北市:書林,2004。
Lieberson, Stanley. 1985. Marking It Count: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Research and The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譯:陳孟君譯,《量化的反思:重探社會研究的邏輯》。臺北市:巨流,1996。
Locke, Lawrence F. etc. 1993. Proposals That Work. London: Sage. ※中譯:《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臺北市:韋伯文化,2001。
Strauss, Anselm and Juliet Corbin.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Seco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 CA: Sage. ※中譯:徐宗國譯,《質化研究概論》。臺北市:巨流,1997。
Wolcott, Harry F. 2001.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Seco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 CA: Sage. ※中譯:顧瑜君譯,《質性研究寫作》。臺北市:五南,1998。(中譯本依據英文版第一版譯出)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論文寫作(Ⅱ)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