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6461 情感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導讀與閱讀摘要 100 本課無須繳交期末報告,學期成績為課堂導讀與閱讀摘要(response paper)的表現。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 人選讀,尚餘名額67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彥寧

教育目標

延續啟蒙主義的精神,西方思想往往對立「感性」和「理性」這兩種感知能力,並視後者就人性和社會之良善發展而言,其價值遠勝於前者。感性若未受理性思維的完善監管,恐將製造個人、甚或社會性的混亂。上述彷彿不理自明的預設,也深刻影響了「社會科學」的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和理論建構,其隱含的終極目的之一,為更精煉吾人的理性思維,並據此分析社會問題以及社會運作的法則、並提出具體有效的政策建議。然而,Michel Foucault的系列研究,早已昭示所謂的理性知識與依此建構的國家治理方案,不時產生無所預期的「非理性」效應——更甚者,驅動所謂的理性探知之源,很可能就是情感性的。我們可以如何更實在地理解感性和理性的關係?此外,對於二者孰優孰劣的鑑別,本身是否即是偽命題? 回應上述提問,晚近人文社科學界興起「情感轉向」(或「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社會學、哲學、文化研究等領域分別受到Raymond Williams、Gilles Deleuze、Eve Sedgwick等先驅研究者的啟發,主張情感不僅形式多變且彼此交構、且往往與身體聯動、並引發社會變遷。易言之,情感是社會性(sociality)的形塑要件。本課由上述三位關鍵學者的經典文章入手,再輔以三本經典研究專書,以討論情感、社會性、社會變遷的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請參考各週進度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情感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