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6508 社會工作管理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作業---閱讀相關書籍或論文提出報告。碩士班,請找一本2010年以後出版與本課程有關的新書,或找兩篇博士論文或兩篇相關學刊的論文,寫成兩頁A4。博士班,則加倍。 33
期末報告(口頭及書面) 34
研究生自己評量,主要是與MBO、OKR有關。 33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6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彭懷真

教育目標

這門課主要討論社會工作在非營利組織、福利機構、政府部門的管理。最近幾年,各服務案主與民眾的體系都面對許多新的挑戰,更需要有效的管理。 在民間,非營利組織愈來愈多元,規模逐漸龐大,聘請更多專職人力,又邀請大批志工。 在福利機構,要照顧其中的弱勢人口群,處理食衣住行育樂各種需求,還要因應政府的種種規定。 在政府,社會福利預算愈來愈龐大,法令與政策愈來愈複雜,加上「社會安全網」此大規模的計劃,必須將福利服務與社會安全提供給更多人口群,需更有效進行福利服務輸送, 這一切,都靠「管理」來運作,都得有懂管理的工作者使一切順利。 理想,人人都有,人人都不完全相同。企業是「有利就想」,政治是追求「有力」,社會工作者還希望「有愛」。一個人的理想,通常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實踐,往往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完成,因此有了團體。團體不能停留在你好我好的自助階段,還希望使更多人都好,這是任務團隊(task group)。更進一步建制化,持續推動任務,就成為法人,主要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有些還成立了機構。 法人都有理想,但法人生存在環境之中,尤其要考慮實現使命的任務環境。企業最重要的任務是使股東(stockholder)滿意,非營利組織則是結合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的力量,關懷人群。對外要獲得政府、企業與大眾的支持挹注,對內要吸引有志之士齊心努力。 每個社會工作者都面對各界要求更好績效的考驗,績效的提高依賴管理,管理使社會工作的服務更有效果。管理使社會工作者更有效率地提供專業服務,使案主及社會得到更多的幫助。當社會工作者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時,管理更是必須熟練的工具。 管理有全球化的內容,也必須考慮本土化,因此,除了介紹重要的管理概念外,本課程將針對台灣社會工作界的管理,包括內部的運作和外部的衝擊多加討論分析。 「社會工作管理專題」是說明基金會、協會與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也可以適用於學校、教育組織、宗教組織、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等以社會力為本質的單位。 課程的重點是「組織管理」,偏重非營利組織與福利行政的管理,重點不是方案管理,也不是偏重個人層次、團體層次的組織行為。重點是從組織面著手,目的讓組織能有效率又有績效地運作。

課程概述

社會工作面對各界要求績效的考驗,績效的提高依賴管理,管理使社會工作的服務更有效果。管理的浪潮多年來一直未消退,連最看重人的社工服務都必須引進管理,並接受管理。為什麼?因為管理能幫助社會工作。任何社會工作者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時應瞭解管理,不論所做的是直接服務或間接服務或其他服務。 管理使社會工作者更有效率地提供專業服務,使案主及社會得到更多的幫助。當社會工作者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時,管理更是他必須熟練的工具。 社會工作管理本身是新興的學科,主要借重管理學、組織理論、組織行為等的知識、理論和技巧。但是當這些應用到各類型社會福利組織時,有許多值得深思檢視的議題。管理有全球化的內容,也必須考慮本土化,因此,除了介紹重要的管理概念外,本課程將針對台灣社會工作相關機構的管理作多方面的討論。 「社會工作管理」是說明基金會、協會與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也可以適用於學校、教育組織、宗教組織、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等。本課程是分析「管理」,而不僅是「管理者」,以對事情的討論說明為主。 重點是「組織管理」,重點不是方案管理,也不是談如何管理人或管理自己,而是讓組織能有效率又有績效地運作。 課程的主題是「管理」而不僅是「行政」,行政偏向公部門,受到較多法令的限制,管理則需要更多的創新。 這門課程是專門為碩士班學生開的,希望幫助碩士生日後能在組織中擔任中級管理者。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彭懷真(2020) 《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洪葉。
彭懷真(2019)《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揚智。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工作管理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