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6919 材質˙物體˙符號(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及課堂參與度 | 40 | |
研究報告與作品評圖 | 6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29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段存真教育目標
現當代藝術離開了重現自然的藝術信仰,將圖像與造型的意義訴諸於編碼及解碼(Encoding, Decoding)的過程,並且以符號學(Semiology)的角度來詮釋作品。本課程從材質的身體切入,爬梳作品與象徵、形式之間的交互關係,同時將現當代藝術中使用現成物(Ready-made)的手法與藝術中的符號論觀點相結合,培養研究生對創作中「概念內容」的表現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3,4[FA102]
修課班級:美術碩1,2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段存真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下課後於教室內晤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Danto, Arthur C.,《在藝術終結之後 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林雅琪、鄭惠雯譯,台北,麥田出版,2010
2. Bourriaud, Nicolas,《后制品.文化如劇本:藝術以何種方式重組當代世界》,熊雯曦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3. Barthes, Roland,《神話學》,許薔薔、許綺玲譯,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
4. Baudrillard, Jean,《象徵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南京,2015
5. Danto, Arthur C.,《尋常物的嬗變-一種關於藝術的哲學》,陳茜、劉焱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6. Danto, Arthur C.,《美的濫用-美學與藝術的概念》,王春辰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7. Jean-Luc Chalumeau,《藝術解讀》,王玉齡、黃海鳴譯,遠流出版社,台北,1997
8. Sturken, Marita、Cartwright, Lisa,《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陳品秀譯,臉譜出版,台北,2017
9. Rotzler, Willy,《物體藝術》,吳瑪利譯,遠流出版社,台北,199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材質˙物體˙符號(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